在這以前我從未被這樣一部情節獨特的電影感動過。但我從《金剛》上,看到了一種偉大而光輝的精神,也看到了人性的泯滅與無知。
勇敢
在《金剛》中,不可不提勇敢。卡爾·丹姆與他的攝製組來到恐怖荒涼之地“骷髏島”拍攝片子,這是勇敢;大副為了救最年輕的水手傑米不惜用死罪為代價,這是勇敢;大猩猩金剛為了保護心愛的安,與3隻凶殘至極的霸王龍殊死搏鬥,這是勇敢。
特別要提提6名營救成員在穀底與無數巨大昆蟲作戰的場景,那些蟲子實在是惡心得無法形容,一條條巨大肮髒的蛆,無數隻腳的大蜘蛛,怪叫的蝙蝠……它們向他們蜂擁而來,然而他們卻無所畏懼,奮力地用槍掃射,還幫助自己的同伴於水深火熱中。汗水與血水浸濕了他們的衣服,槍灰染髒了他們的臉龐,身上一道道血口汩汩的流著猩紅的液體……最終,他們終於憑借著自己的勇敢成功逃離這個穀底。看著這個場景,我的眼眶陣陣發熱,這種勇敢豈是一般人能超越的!
貪婪
的確,人是世界上最為貪婪的生物。看完《金剛》後,我更覺如此。金剛是一個多麼質樸可愛自然的動物啊。可是那些導演船長演員們,為了能成為百萬富翁,殘忍的用計將金剛運到紐約,企圖得到豐厚的回報。我看著你,憂傷的坐在大舞台上,腳上,手上銬著精鋼打造的鐵鐐,兩隻手臂伸到半空中,如同一個囚犯,忍受著人類的評頭論足。我想從你憂鬱的眼睛的讀出點什麼,可是一無所獲。“是美女殺死了野獸”,這是電影《金剛》最後一句台詞。但影片的後麵,我想應該是藏著這樣一句話,是貪婪殺死了人性。當貪婪殺死人性時,人性真的有可能還比不上獸性,比不上大猩猩的一聲咆哮。
愛及其他
寫到這裏,我沉默了,突然覺得筆端仿佛被堵住,無從說起。《金剛》一片中,充斥著愛的場景實在是讓人難以用言語描述,那是一種從心底涓涓湧出的溫暖和感動。金剛為了救安,不顧一切的與食人恐龍的搏鬥,使得安對它產生了感情。但我不認為這是愛情,甚至不能被劃分為任何一種簡單的感情,那種無所依傍的孤獨感,才能真正連接他們。
在一個殘陽斜照的黃昏,安和金剛靜靜的坐在骷髏島的山頂上,沉默的望著周圍的一切,安拍拍胸口說:“真美。”
同一個殘陽斜照的黃昏,安和金剛爬到紐約帝國大廈的最頂端,當落日的餘暉反射在哈德遜的水流上,一片瀲灩的金色。他們沉默的看著周圍的一切。他們已經預感到金剛會要永遠離開。當安含淚看著他(絕不是‘它’)時,金剛卻淡淡地笑著,眨著他天真無邪的眼,拚命拍著胸口,安心神領會,“真美。”安緩緩對金剛吐出這個詞。這也是影片中充滿了溫暖的美感的唯一的兩個鏡頭,和神秘島周圍的淒風苦雨以及叢林的晦暗截然不同!
金剛最終從帝國大廈上跌落下來,盡管他是一個7米高的龐然大物,但我在那一瞬間忽然覺得,金剛就像一朵輕盈的羽毛,溫柔的墜落。這時,導演沒有設置任何的聲響,我能想象到金剛墜樓時他淺笑的黑色眸子,安絕望悲傷的哭喊,警鈴的狂響,人們的驚呼……其實,此時的聲音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金剛在那時起,成為了人們心中的永恒。
看著這幅畫麵,我哭了。
童年讀後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
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曆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3歲的時候,父親病故,母親就帶阿廖沙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而又專橫的小業主,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發財的好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高爾基用真實優美的文筆描述了自已苦難而令人難以置信童年。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童年充滿著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而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
假如我們生活俄國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我們不僅要珍惜眼前的幸福,而且要學會製造幸福。屠格涅夫說過: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學會感恩——讀花開了,就感謝有感(修改篇)
做寒假作業時,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花開了,就感謝》。
文章敘述了一個故事,故事主人公典典,她的爸爸要求她每天心裏默默“感激”三個人三件事,一天,典典感謝了一些人一些事,但還差一件事需要感謝,典典很為難。爸爸提了個建議,典典立刻想到了感激的事,陽台上的茉莉花開了,她要感謝花開了。
這篇文章,我感觸良多,我從來沒有去感謝爸爸媽媽為我所做的一切,有時還很挑剔。
主人公典典是個會感恩,並且體貼別人的女孩,而我呢?非但不會感恩,還老是挑剔別人。記得那一次,媽媽上班回來,很辛苦,她為了讓我不餓,立刻來到了廚房,開始做飯,不一會兒,飯做好了,媽媽端著菜上來了,我一看這菜色,紅不紅,綠不綠的,很生氣,但是沒說出來,我拿起筷子夾起菜吃起來,但是菜很難吃,沒有燒夠火候,根本沒熟的樣子,我緊皺眉頭,指責媽媽:“你怎麼做這麼難吃的菜啊?”媽媽也很生氣,她說:“沒有時間啊!愛吃不吃!”之後我們就吵起來了……這讓我感到是多麼慚愧啊,況且典典才9歲,而我呢,還比她大,我都沒有她那樣懂事。
感恩,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隻有發自內心的感恩,才能看到人生美好的一麵,變成一個快樂,幸福的人。憂鬱,傷感都會離你遠遠的。讓我們感恩所有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世間所有事物。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我也要像典典一樣每天“感激”三個人三件事,真正學會感恩,那樣,我就會像典典一樣幸福,快樂,心靈充滿溫暖。
讀最大的財富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最大的財富》。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青年人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後來,這個青年人通過一個須發俱白的老人問他的話中,明白了:自己已經有了超過一千萬的財富,因為健康、年輕與生命是世界上最大的財富的事。
是啊!金錢不是萬能的,有了金錢並不算是富有的。有時,我們的了一些小毛小病,可以送到醫院,用金錢來換取健康。可有時,我們得了一些難治之症,就算用再多的錢都隻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機會才能康複。我們的金錢也是不可以買過去的時間的,就算你是世界首富,也不能買到過去的時間,哪怕是一分、一秒。所以,古人說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點也沒錯。人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如果我們一不小心丟掉了生命,是會懊悔一生的。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
過去,我總是缺什麼想什麼,而對自己擁有的財富視而不見。現在,我明白了:我也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因為我擁有健康、年輕與生命。雖然,我已經很富有了,但是我仍然需要勞動,鍛煉身體,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通過《最大的財富》這篇文章,我知道了:金錢與健康、年輕、生命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金錢不可以買所有的東西,它不是萬能的!
讀書筆記
書(篇)名:《規則的美麗》
好詞:憂心忡忡、失之交臂、蜂擁而至、耀武揚威、目之所及、密密麻麻、憨態可拘好句:夜幕降臨了,所有車都打開了車燈,看著那來自對麵一側流動的燈光,我感覺到了一種無言的美。我必須說,那是我平生所見過的最美的景觀之一,它給我留下的印象,甚至要比後來我們如願看到的場景——暮色之中,可愛的、憨態可拘的小企鵝從海浪裏浮現出來,然後搖搖擺擺地走上沙灘,一路追逐著回到沙丘巢穴還要深刻。因為,我從那條流淌的車燈之河中看到了規則之美、製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
讀後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不覺想起了車水馬龍的馬路,往南北兩個方向的車子縱橫交錯,還經常塞車。文中作者看到的規則之美,是我們這兒沒有的。一道白線,就像在路中間豎起一道牆,兩個方向的車道秩序井然,沒有一個“聰明人”試圖去破壞這分和諧。我想:要是每個人都能遵守交通規則,那樣能減少多少事故的發生啊。就因為人們要去破壞規則,才會導致許多人喪失寶貴的生命,許多人失去親人,失去朋友。為了自己的安全,也為了不造成他人的痛苦,請遵守交通規則。人們總結了多少個刺目的數字?一年之內有多少人離我們而去?因為一時的衝動,因為一時的大膽,造成了多大的損失?珍愛生命,請遵守交通規則,讓地球成為一個文明美麗的星球,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吧!
寒假書談
這個新年,我依舊在外婆家過,又長大一歲,我的學習任務又加重了,可媽媽還是讓我在外婆家開開心心玩幾天,我很高興,因為,外婆家有好讀多舅舅的書!
找來一本《中國近代文學作品選讀》,我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這裏麵有短篇小說、詩、散文、戲劇等等,都是有名的作家寫的!
看完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作品表麵上所描述的是一個患“迫害症”,時時害怕著、提防著被人,活生生吃掉的狂人,作品通過日記的模式寫出了他的狂態,病態的心理,混亂的邏輯,虛妄的幻覺,但是實際所刻畫出的狂人,隻是作者所使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段而已。除此之外,我還十分佩服魯迅先生的想象力,而且談不但想到了這樣一個狂人,他還把自己融入到作品當中,感情很真實!再者魯迅先生把其間的藝術色彩運用的恰到好處,這也顯示了他高超的藝術才能!
還有一部令我感觸至深的短篇小說,是魯迅先生的令一部代表作——《啊Q正傳》這部小說,讓我領略了魯迅先生的文才是多麼的出眾。
在這篇小說裏,魯迅先生描述的是一個市井人物——啊Q。這令人難忘的形象,他是一個靠打短工為生,生活窮困的鄉村人,描述了他平凡的一生和悲慘的離開人世,他的死並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卻表達了魯迅先生寫這篇小說的目的:魯迅先生深刻反映出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革命黨人在進行革命的過程中,始終沒有注意到農民的革命要求的力量,沒有去啟發和發動他們,終於被封建勢力篡奪了勝利的果實!從而在實際上提出農民問題在****革命中占的重要位置。這樣的表達方式讓我學到了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一篇文章一定要有它的內涵,它的意義要在語句間表達。這或許是寫作的最高境界!
此外,還有幾部短篇小說也給我留下了較深的感觸!像,《春風沉醉的晚上》,《傷逝》《潘先生在難中》……
這本《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讀》是這個寒假,我最大的收獲!
我的戰友邱少雲讀後感
邱少雲叔叔,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在奪“391”高地時,烈火燒到他身上已嚴重威脅著他的生命,那時,他隻要跳出來就地打幾個滾,就可以把火滅掉。但是,這樣整個潛伏部隊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許多戰士都有可能喪生在敵人炮火之下,為了勝利,邱少雲烈士沒有這樣做。這個偉大的戰士以驚人的毅力忍著,直到最後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發出一聲**。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對邱少雲烈士肅然起敬,想想自己連上課40分鍾也熬不住,和同學講話,做小動作,畫畫,深感慚愧,我的臉不覺紅了。
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講話,不料被老師發現了,批評了一頓,還罰抄了一遍書。我心裏一百二十個不服氣,嘴裏還嘀咕:“抄就抄,有什麼希奇,有的同學不是也在講話,為什麼隻罰我一個呢?”現在想想真慚愧啊!我是班幹部,不以身作則,還隻看到同學們的缺點。如果我遇到邱少雲那種場麵,燃燒彈還沒燒到我身上,就得爬起來跑了。如果叫我上前線打仗,給我潛伏任務,恐怕不要10分鍾就得暴露,部隊就會受到巨大的損失。這樣,能做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