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作者手記(1 / 2)

傾絕世溫柔,許我今生靜好

繁花映月露,流光碎影中,時間深處的那一樹花開,似是故人來。寫民國女性的書挺多,但我的想法應是獨特的。所以,依然在這片已經繁花似錦的領域裏衝了上去,隻為了還自己一個願。因為,對她們關注已久,憐惜許久。

你知道嗎,上海,就像一瓶古老年份裏出產的紅酒,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才能產生的絕美風情。這不是靠一兩個因素可以支撐起來的,而是許多貴族奢華的曆史人文細節共同鋪陳出來的美好享受。而諸多至今完好的建築大都建造於民國那個時代。

上海,就像是一個舊夢。它的繁華從未停歇,始終停留在並不真實的意境裏,無論是去過,還是沒去過,哪怕今天就站在百樂門舞廳前麵,卻依然霧裏看花看不真切。驚鴻一瞥後,美麗的回憶和思念縷縷不絕。即便你踏過萬水千山,早已寵辱不驚,淡然從容,也會為上海而驚豔。有人說,如果你連上海都厭倦了,或許意味著你已厭倦了生活。邂逅在這樣的城市,仿佛神交已久,如清風過後花雨漫天飛舞,有一種銷魂的浪漫。

而南京,因為我居住在這裏有數十年之久,身處民國文化的中心,已經如陽光呼吸一樣,民國的氣息觸手可及。

2013年5月

A.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這些豐厚的曆史遺存,展現著南京獨特的民國文化魅力。頤和路是南京市乃至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民國建築片區,至今仍保存著200多棟外國使館及民國黨政軍要員、富豪的花園別墅。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民國遺址像珍珠一般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一座座風格迥異、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築造就了民國文化看南京的獨特地位。

上海也有多處老房子集中的區域和馬路,像複興西(中)路-衡山路-東平路-汾陽路一帶、愚園路一帶、華山路-武康路-興國路一帶、新華路一帶、溧陽路-多倫路-山陰路一帶等等。老房子當仁不讓地承載著曆史的印痕,隻要用心去感受,就能在風中聆聽到故人們曾經的陣陣腳步聲。就在那些故居前,似乎還能嗅見他們衣袂飄飄的香味。其實,很多故居都一去再去,但這次為了寫作還是重新又去了一次。

再去一次,就又被拉扯進那一場場亂世裏的風月哀傷之中,一顆心在風雨中搖蕩。想,那一世,青春正好,肌膚如雪;這一世,屍骨何存,墓碑何在,就算安然到老,百年也是匆匆一瞬啊。

愛過,被愛過,燦爛過,此情無計可消除,愛情跨越生死,肉身卻已經腐朽,而那一顰一笑,那兩情相悅不都依附於肉體的模樣嗎。

B.有趣的是,由於他們都同處於一個年代,一個城市,所以看似並無關聯的十個人物的故事發生地點都有交集,她們彼此可能未曾謀麵,但隱隱的枝蔓相連是民國的冰山一角,我多麼希望,還可以有機會繼續寫下去。

都說民國是一個傳奇,可我更願意說它是一個夢,夢因為短暫而令人歎息,也因為短暫而更深藏於記憶中。在審美意識上,有點像油畫,也有點像國畫。它有油畫的端莊典雅,也有國畫的寫意抒情,它定格在一張張老照片上,近得幾乎可以觸摸,陽光投射下來的陰影,勾勒出的事物人物的線條,和我們現在拍一張黑白照片沒有什麼不同,每當視線所及,都讓我恍惚不已。

但遺憾的是,有的故居卻由於城市建設的原因,已經被拆遷了,找尋不見,空留唏噓。

C.我是那樣貪婪地沉浸在民國曆史的各種史料裏,在從前的從前,毫不誇張地說,是一日無肉可以,一日不讀民國史不歡。尤其是聽到自己的祖輩在那個時代的一些故事,更增添了想多了解那個年代的渴望。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寫一些東西,於是,荒廢了很多年。而現在看來,那些年的時間是相當充裕的,而現在,缺少的卻正是時間。

為了換一點時間寫作,我常常在外麵隨便吃一點,雖然我還是比較擅長烹飪的。常被不太熟悉的友人們看見,總以為我是懶得下廚,不夠精打細算過日子,雖然沒有明說,眼神中已然寫明。沒有機會解釋,解釋了也不會明白,由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