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如果有組織公開進行“世界十大企業領袖”、“全球最強CEO”、“白手起家超級代表”等獎項的評選,那麼劉邦肯定會榜上有名,而且必定會名列榜首。
一個是草根混混,一個是九五至尊,這兩個角色怎麼看都不搭邊,但劉邦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曆把這兩種人物之間的關係精彩絕倫地演繹了出來。這一幕大戲可謂前無古人,時至今日,他所締造的傳奇仍為後世人所津津樂道。
那麼,劉邦是怎樣從一個無所事事的小混混變成一個王朝的締造者的呢?
往事越千年。秦朝貴族嬴政為了一統天下可謂嘔心瀝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得償所願。他稱自己為“始皇帝”,規定自己死後傳位給子孫,子孫再傳給子孫,稱二世、三世……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子孫孫能夠永遠稱霸天下。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嬴政的美好願望在他死後就落空了,他被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和最信任的臣子合夥背叛了。跟後來的劉邦比,秦始皇在識人用人的本事上明顯差了一大截。
一個隻知道吃喝玩樂的敗家子,一個權欲熏心的變態宦官,把國家交到他們手裏,那麼再強大的帝國也不得善終。於是,在大秦朝的最後幾年,暴政橫行,民不聊生,戰亂再起。對於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大家都希望能過上太平日子,吃得飽,穿得暖就行了,至於誰當皇帝,誰做老大都無所謂。但是,對於極少數人來說,他們卻希望這個世道能亂點,再亂點,因為這樣他們才有機會混水摸魚。這樣的人都是有野心的人,雖然最初的時候,他們也是希望安居樂業的老百姓中的一員,但當曆史的潮流把他們推到前台的時候,他們立刻都露出了本來的麵目。
這些人中有幾個代表,當他們親眼目睹秦始皇威風八麵的巡視儀仗之後,便各自都發出了感言。
劉邦是這麼說的:嗟乎,大夫當如此也!項羽是這麼說的:彼可取而代也!
小混混劉邦心生羨慕,高幹子弟項羽心生不屑。不過,無論是羨慕還是不屑,都說明他們兩個心裏是有點想法的。可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有人比他們更有想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泥腿子陳勝不僅把想法說了出來,而且第一個扯起了起義的大旗——光羨慕有什麼用,光不屑有什麼用,有能耐就得真刀實槍地幹。隨著陳勝這杆大旗的扯起,各路英雄都開始紛紛效仿,準備為自己的野心尋找放逐地。
那麼他們三個的結局又如何呢?陳勝最先扯起反秦的大旗,自然也最先嚐到了甜頭。可是,他離做老大還差得很遠,所以他的美夢隻維持了六個月。真正有實力、有資格當老大的是另外兩位:劉邦和項羽。按道理來講,一個是具備貴族身份、八麵威風的蓋世英雄,一個是出身草根、到處混社會的小亭長;一個二十出頭的有為青年,一個年近半百的老小子,兩個人基本沒什麼可比性,勝利的人必定是前者。而且,翻開厚厚的《史記》,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整個楚漢相爭的過程中,形勢基本上是一邊倒:劉邦不是在逃跑的路上,就是在收拾行李準備逃跑,而讓他如此狼狽逃竄的人就是後麵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八麵的楚霸王項羽。可就在天下人都以為下一個老大非項羽莫屬的時候,曆史的走向卻被劉邦帶著跑偏了:高幹子弟項羽落馬,而草根劉邦則成功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