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順應時代潮流(3)(2 / 2)

由此,徐向前提出,對我軍曆史經驗的研究要進一步深入和拓展。他認為,我們打了那麼多年的仗,有豐富的經驗,毛澤東同誌的軍事著作對此作了高度的概括,我們應該很好地學習和研究。但是,這還不夠。還有很多具體的經驗,並沒有很好地係統地總結起來。我們的遊擊戰經曆的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應該說經驗最豐富,外國的同誌曾經要這方麵的經驗,我們卻拿不出係統的東西來。除了毛澤東同誌的軍事著作以外,還有許多老一輩的同誌也寫過不少軍事論著。譬如劉伯承同誌,就是著名的軍事家,也是軍事理論家,他有許多軍事著作。這些都反映了我軍的經驗,有很精辟獨到的地方,同樣是我軍的寶貴財產,我們是應該加以整理、研究和學習的。

應該說,徐向前的這一認識是很有見地的。正是根據這一思想,近些年相繼出版了《彭德懷軍事文選》、《劉伯承軍事文選》、《聶榮臻軍事文選》等,從而大大豐富了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研究。

徐向前號召幹部要多讀軍事論著。他說,做一個稱職的軍事指揮員,除了政治條件外,一定要下苦功夫鑽研現代軍事理論,要有一定的軍事曆史知識和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培養幹部的根本辦法,就是讓他們學習。幹部就是要多讀書,一般地說,團以上幹部,應該有比較豐富的軍事知識和其他方麵知識。舉例來說,中國曆史上軍事理論著作很多,《孫子兵法》就是世界出名的,還有《吳子》、《司馬法》、《六韜》、《三略》、《李衛公問對》等等,都應該學習。許多著名的中外戰例,也應該學習。一個軍事指揮員如果曆史知識太貧乏,要受到很大限製的。古語說,"隻有足智,才能多謀","將不知古今,乃匹夫之勇",這話有一定的道理。

徐向前還特別主張中青年幹部要多讀書,多注意培養、鍛煉自己。他說,外國軍事刊物上寫文章的,很多是校級軍官。對於我們來說,將來,仗主要靠中青年同誌去打,我們的國家和軍隊寄希望於他們。因此,中青年幹部要懂得自己的責任。他還語重心長地告誡青年人:

"據我體會,求知欲最旺盛的時候,是二十幾歲到三十歲,什麼書都想看,看得快,記憶力也強;紀大就差一些了。所以,一定要抓緊時間,努力學習。"

"抓緊時間,努力學習!"---這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帥對一代青年的殷殷之望!

十年前,當這本《徐向前兵法》付梓之時,筆者曾寫下了這樣幾段話:

"校完了清樣,不禁有幾分欣慰,幾分悵然。"說欣慰,是我們為宣傳老帥的業績、智慧做了一份小小的工作。元帥一生功勳卓著,世人景仰。對於我們這些較長時間沐浴軍營風雨的人來說,更是仰慕元帥的風采。而今,我們為宣傳老帥雖隻盡了綿薄之力,也是聊可自慰的。

"說悵然,是還深深地感到書稿的不足。原計劃寫十二章,受資料和時間的限製,現寫成七章,許多內容作了壓縮、合並,因而老帥許多精彩的思想未能顯現或未能充分顯現出來,一些已經述及的重要思想的底蘊也還缺乏深入的挖掘,個別問題顯得單薄。這隻能留待在以後的研究中彌補了。

"還應說明的是,本書材料許多取自元帥回憶錄《曆史的回顧》。這不僅是因為材料的可靠性和權威性,而且,這本回憶錄寫得生動活潑,栩栩如生,極富個性,許多議論也相當深刻和精辟。在老帥的這些回憶和論述麵前,似乎一切其它的論述都是多餘的。作者所做的工作,隻是將這些材料(包括紅四方麵軍戰史等其他史學著作、資料)加以疏理,並嚐試著進行了徐向前兵法一些分析和評論。嚴格地說,本書屬於編著。"

十年後,當筆者再次校閱完這部書稿時,不禁感慨良多。麵對著20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後出現的武器裝備和現代作戰樣式的巨大變化,再來細細地翻閱、咀嚼當年老帥們指揮的一幕幕戰爭場景,內心在驚歎二者巨大差異和曆史飛速發展的同時,更是感歎當年人民軍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喋血奮戰的壯懷激烈!曆史是割不斷的。先驅者們的精神和智慧是不朽的!不無遺憾的是,由於手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書稿未能做大的修改。

感謝一青同學的熱情籌劃。十餘年軍營生活,使她由一名江南學子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事研究人才,如今又幹起了頗不易做的編輯工作。沒有她的熱心,這套叢書恐怕是難以再版的。

作者

200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