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縱橫捭闔(1)(3 / 3)

這期間,敵整編第三十軍軍長黃樵鬆正醞釀起義。徐向前得知此事後,立即請高樹勳給黃樵鬆寫信,希望他能以太原30萬人民的生命財產為重,尋求一條光明的出路。黃樵鬆經過反複權衡,並在徐向前隨後派去的人員幫助下,終於決定順應潮流,率部起義。然而,由於第二十七旅旅長戴炳南的出賣,起義夭折。黃樵鬆和徐向前派進去的參謀處長晉夫、偵察參謀翟許友一起被閻錫山逮捕,送往南京。黃樵鬆、晉夫在雨花台英勇就義,翟許友被判無期徒刑。出賣起義的戴炳南在太原解放後被抓獲,予以槍決。

三十軍的起義行動,雖然未能成功,但它像一顆無聲的炸彈,震動了閻錫山的"碉堡城"。

1948年11月11日夜,敵八總隊司令趙瑞在解放軍占領淖馬大部陣地後,拒絕閻錫山叫他親率殘部作孤注一擲的命令,與參謀長曹振中,率500餘人火線起義。此外,在解放軍強大的政治攻勢下,閻軍中一些中下級軍官和士兵紛紛動搖,由零星逃亡發展到整班整排乃至整連整營的投誠。罕山守敵"雪恥奮鬥"八團團長李膺率全團投降,即是一例。

至11月底。就有閻軍5470人投誠和起義。

在太原戰役中,徐向前指揮的這場政治"攻心戰",一直持續到攻城前夕,達半年之久,先後瓦解敵軍3萬餘人。同時,相當數量的敵軍在太原攻城戰鬥打響後,因受解放軍政治宣傳的影響,不作抵抗即乖乖交槍,因而大大減少了解放軍的傷亡,加速了閻軍的覆滅,收到了僅靠軍事打擊所不及的良好效果。

二、做上層統戰工作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內階級關係發生了新變化。為促成全民抗戰,曾在沙場上與蔣介石的"剿匪"反共軍對壘10年的徐向前,堅決擁護中共中央確定的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日的方針,積極開展對國民黨地方實力派和高級軍事將領等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爭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抗日。

早在抗戰前夕,紅一、四方麵軍在會寧會師時,中共中央就向紅軍高級幹部提出要利用一切可能,開展對國民黨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朱德總司令曾以個人名義致書國民黨將領王均、毛炳文等人,規勸他們顧全大局,與紅軍聯合抗日。據內部情報,國民黨第一軍軍長胡宗南曾私下對張學良流露怨言"剿匪是無期徒刑";還說徐向前是他的同學,待打一仗再講和。為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徐向前根據中央指示,於1936年l0月18日,以黃埔同學的關係給胡宗南寫了一信。全文如下:宗南學兄軍長勳鑒:黃埔學別,忽又十年,回憶舊情,宛然如昨。目前日寇大舉進攻,西北垂危,山河震動。兄我雙方宜棄嫌修好,走上抗日前線,為挽救國家民族於危亡而努力。敝部已奉蘇維埃政府與紅軍軍事委員會命令,對於貴軍及其他國民黨軍隊停止攻擊,僅在貴軍攻擊時取自衛手段,一切問題均函商洽,總以和平方法達到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之目的。非畏貴軍也,國難當前,不欲自相殘殺,傷國家力,長寇焰也。若不見諒,必欲一戰而後已,則敝方部隊已有相當之準備,逼不得已,當立於自衛地位,予必要之還擊。敝部、我軍僅為抗日之目的而鬥爭,彌願與貴軍締結同盟,攜手前進。蔣校長現已大覺悟,實為佩服。吾輩師生同學之間倘能盡棄前嫌,恢複國共兩黨之統一戰線,共向中華民族最大敵人日本帝國主義決一死戰,衛國衛民,複仇雪恥在今日。吾兄高瞻遠矚,素為弟所欽敬,雖多年敵對,不難一旦言歡。特專馳函,征求吾兄高見,倘蒙惠予采納,停止軍事行動,靜候敝黨中央與蔣校長及貴中央之談判。如承派員駕臨,敝部自當竭誠歡迎。時危事急,率爾進言,叨在同門,知不以為唐突也。專此順叩戎綏!

兄弟徐向前手字十八日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的徐向前,在冀南工作期間,由於收複失地,擴大根據地方麵成績斐然,當地的一些國民黨政府官員和知名人士如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聊城專員範築先、臨清專員韓多峰、直南專員丁樹本等,都慕名專程前來拜見。徐向前親切會見了他們,遵照中央關於建立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的方針,向他們分析全國的抗日形勢,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對他們進行了大量的團結爭取工作。以後,這些人多同我們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有的成為著名的愛國抗日將領。

徐向前尤其重視同範築先老先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