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黑山岩畫(1 / 3)

第一章黑山岩畫

在有文字記載之前的漫長曆史時空中,甘肅的遠古先民在感悟和認識世界、創造物質文化的同時,也創造了豐富的精神文化和輝煌燦爛的藝術作品;岩畫和彩陶,就是他們留給我們的迄今發現最早的藝術作品。

一般而言,岩畫比彩陶創作的年代更為久遠。

岩畫是人類在原始文化時期塗繪或者刻畫在岩石上的圖像,包含豐富的文化信息和曆史價值。”人類的第一塊‘畫布'是岩石的表麵。自從人類成為智人以來,他們就在岩石的峭壁上畫畫刻刻,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的那些最偏遠的地區,這些印記以岩畫藝術的形式出現”。岩畫的圖像有大有小,有單一形象,也有圖案式和場景描繪。

這些圖畫形象有各種動物、人物、人麵像、生產工具、狩獵場麵、部落戰鬥、舞蹈場景、祭祀活動等等,還有各種各樣的符號或者記號。其中有一些較易辨認和理解,有一些則難以辨認和理解。

甘肅地域遼闊狹長,橫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是中國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也是多民族生活與相互融合的重要地區,具有創作岩畫的各種優厚條件。甘肅岩畫分布從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縣到靖遠縣吳家川,大體成一條帶狀。甘肅迄今發現的岩畫主要有嘉峪關黑山岩畫,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祁連山大黑溝岩畫,景泰縣境內的紅水、中泉、正路、寺灘岩畫,白銀劉川鄉境內的吳家川岩畫,永靖縣大浪溝岩畫等。另外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齊哈瑪鄉也有少量岩畫。其中分布較為集中的黑山、祁連山、馬鬃山、花佛山、石包城、大河等地的山崖和岩石上發現過多處岩畫圖像,有大象、駱駝、虎、鹿、牛、羊、馬、狗、山雞、山鷹等動物;有房屋、樹木、刀具等景物;還有狩獵、舞蹈、祭祀等場麵,內容十分豐富。

黑山是馬鬃山係的一個小支脈,黑山岩畫位於嘉略關市西北20公裏的黑山湖附近,1972年首次發現。1978年經過考察,在周圍四十餘公裏長的範圍內都發現有岩畫點,主要有四道股形溝、紅柳溝、石關峽、磨子溝等處。其中在四道股形溝的主溝及其4條溝汊中發現115幅岩畫,430多個圖像,是岩畫最集中的地方。岩畫的主要內容為遊牧民族的記事畫,有犛牛、野牛、貘、虎、蛇、鷹、野駝、家駝、狗、馬、魚、鹿、山羊等動物,還有騎射、獵駝、放牧、操練舞、圍獵、舞蹈等。其中最特殊的是一幅刻於崖壁上的大型舞蹈圖,場麵壯觀。圖上共有舞蹈者30人,分成3排,上排7人,中排舞者9人,一二排之間2人(有人認為是巫師);第三排9人,二三排之間3人,左麵有1狗。氣氛莊嚴肅穆,舞者都頭插一根長長的羽毛狀飾物,拋向頭後,大都一手叉腰,一手前指,有的雙手叉腰,均兩腳分開,動作整齊劃一,頗顯英武。

根據舞蹈者的隊列、動作和裝飾來看,這顯然不是純粹娛樂性舞蹈,而是祭祀舞蹈。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服飾極富裝飾性和美感,基本都著卡腰長袍,顯得腰身細長,姿勢優美。這些畫麵說明,原始樂舞與巫術宗教、祭祀活動、原始儀式等結合在一起。在這裏,舞蹈動作、祭祀氣氛、巫師、犧牲、符號等的共同存在,顯然是不能用舞蹈簡單解釋的。

祭祀活動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活動,從古至今都在生活中發揮著特殊的作。摩爾根曾在美洲原始部落時指出:”舞蹈是美洲土著的一種敬神的儀式,也是各種宗教的慶典中的一項節目。某些舞蹈是所有的部落共有的,如戰爭舞蹈即是。特殊的舞蹈是專有財產,它們屬於某一氏族或專屬於某一舞蹈社團,這種舞蹈社團可以時時接收新成員。”舞蹈作為敬神的儀式和特殊舞蹈屬於某個部落的觀點,對於理解黑山岩畫中的祭祀舞蹈圖有重要啟示意義。或許,在黑山岩畫中多次出現的舞蹈祭祀岩畫,是一種屬於某些部落的特殊舞蹈。紅柳溝發現岩畫5幅,特別之處是有多處涉及佛教題材的岩畫,有佛塔,佛殿,藏文題記,佛殿中還刻有佛像和蓮花寶座等,這在其他地方的岩畫中是比較少見的。石關峽有28幅岩畫,也有各種動物,佛塔等。這些岩畫是進入文明社會之後的作品。黑山岩畫不僅記載了狩獵經濟狀況(僅動物就有幾十種),而且反映了原始生活情景和宗教氣氛,其中的祭祀舞蹈畫麵和宗教岩畫十分特殊而珍貴。還應該值得注意的是黑山岩畫發現有印著黃色手形的岩畫,這是內蒙古雅布賴山紅色和黑色手形岩畫之後發現的重要手印岩畫。一般認為,手形岩畫的時間更早,雅布賴山手形岩畫距今約3萬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