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1章 吳華 201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1 / 1)

吳華(1961.9—),浙江海寧人,201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中航工業無線電電子研究所(簡稱中航工業上電所)副總設計師。1983年7月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電子工程係雷達與導航專業,1986年2月畢業於南京航空學院電子工程係通信與電子係統專業,碩士研究生。分配至航空工業部第615研究所(現中航工業上電所),曆任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副總設計師。吳華在多項重要型號工程中參加了航空電子係統的總體設計,主持核心分係統設計研製、係統聯試和試飛等,並擔任多個型號分係統的主任設計師,在兩個型號飛機中任係統副總設計師。在聯試和試飛現場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受到上級機關、主機廠所、其他廠所及外國專家的一致好評。吳華曾榮獲中國航空機載設備總公司航電綜合係統地麵樣機二等功;中航工業航電綜合係統研製及試飛三等功;上海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三八紅旗手;中航工業航空報國優秀貢獻獎;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3月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201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986年,吳華從南京航空學院電子工程係通信與電子係統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到航空工業部第615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軍用飛機航空電子係統總體技術工作。吳華作風嚴謹、精益求精、顧全大局、樂於奉獻。由於課題多、任務重、時間緊,吳華曾多次放棄所裏安排的先進工作者或工會組織的療休養機會,並常用節假日和雙休日看資料。認真學習,踏實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的實踐經驗。吳華工作能力強,技術水平高,是中國航空無線電電子研究所總體技術專業優秀的學科帶頭人。

某項工程中的一個分係統是由國外引進的,吳華沒有參加國外驗收設備,可是設備運到國內聯試時遇到問題,有些信號出不來,主機所點名要吳華去解決問題。吳華趕到現場,仔細檢測了所有接口和數據,發現外方的接口不符合我方要求,她通過電傳與外方進行了多次協調,外方很快派人來按要求進行了處理,使聯試工作得以按時完成,受到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吳華開拓創新,勇於挑戰。她擔任某型號飛機某係統的副總設計師,該類型飛機是我國首次研製的。由於該項目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缺少資料和經驗,責任重大。吳華在困難麵前,發揚開拓精神,腳踏實地,創造性地開展了大量的研究、組織、領導、協調、設計和試驗工作。特別在某係統聯試的關鍵時期,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遠遠超出過去工程項目的任務量,她差不多整天都在聯試現場,指導和幫助本單位、外單位的技術人員解決每一個技術問題,一直持續了幾個月。辛勤的勞動終於換來了豐碩的成果,某係統一次性通過了上千小時可靠性試驗,在機載型號產品中是史無前例的,得到用戶和集團公司的高度評價和讚賞。吳華同誌甚至被該型號的主機單位譽為對該廠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為中國航空無線電電子研究所在主機廠豎起了一麵旗幟。該項工作在她帶領的團隊共同努力下,短短的3年時間內研製出功能齊全、性能可靠、外形美觀的新型產品樣機,在技術上填補了國內空白。又經過了3年的試飛和改進,目前該型號飛機已定型,並在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編隊飛過了天安門廣場!

隨著2008奧運會的臨近,按要求某型飛機需要加裝空中防撞係統。吳華帶領了一組年輕同誌根據積累的聯試經驗,設計測試手段,通過試驗不斷摸索,理清外方設備的工作邏輯。一個顯示數據要考慮多個工作邏輯,而每一個工作邏輯要通過一次次的試驗,不斷調整參數來判斷。試驗中的反複往往會使人感到焦躁,吳華卻依然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坐鎮現場,她堅韌不拔的意誌鼓舞了年輕人的士氣,終於趕在奧運會前保質保量完成了空中防撞係統的加裝任務,為奧運會的順利召開做出了積極貢獻。

吳華的業務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令人信服,領導都知道,重要的任務隻要交給吳華就盡可放心。她曾經主動退讓破格提拔研究員的名額,不計個人得失而樂於協作,與她共事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工作魅力。吳華同誌還傾心培養年輕人,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他們,耐心地幫助他們答疑解惑,並充分肯定他們的工作和成績。吳華又是一個善良而富有愛心的人,和她共事的同誌都知道,不但工作上,在生活上她也很能關心別人。吳華身上有一種吸引力,年輕人都願意和她共事,覺得在她的指導下工作,不僅提高了技術水平還學到了怎樣做人。她就是這樣一個業務能力強又有自身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