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8章 曾元鬆 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1 / 2)

曾元鬆(1971.5—),四川攀枝花人,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中航工業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簡稱中航工業製造所)金屬成形技術研究室主任。1988年9月就讀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及工藝係,獲鍛壓工藝與設備專業研究室學位;1992年9月就讀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塑性成形專業,獲博士學位。1997年9月任北京航空工藝研究所(現中航工業製造所)高級工程師。2002年12月法國南特中央理工大學力學與材料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2003年12月起,在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學術帶頭人。曾元鬆率先在國內開展多項技術應用基礎研究;負責和承擔了2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劃、國防預研、國防基礎科研、民機科研和重點型號技術攻關等課題,在國內外專業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專利16項。曾榮獲各類科技成果獎1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獲得第11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11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第9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航空報國突出貢獻獎,航空科學技術一等功,國防科技工業優秀博士、碩士學位稱號,中航工業首屆十大傑出青年,中航工業第一屆五四獎章獲得者,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201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曾元鬆1997年博士畢業後走進了北京航空工藝研究所的大門,與航空結緣。參加工作後,他很快就在整體壁板成形與強化專業領域嶄露頭角,利用較短時間,優質高效完成了“九五”預研課題“×××成形工藝技術研究”中的表麵幾何分析、數值模擬和數據庫開發等3項重要研究,為專業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9年,他憑著紮實深厚的理論功底,善於鑽研勤於實踐的能力,負責了“小彎曲半徑管接頭成形”等5項課題,這對於一個年僅28歲的青年科技人員是十分難得的鍛煉機會。曾元鬆顯示了他超凡的才能和膽識,為了順利完成這些課題,他傾注了大量精力,同項目組成員一起詳細製定進度措施,尋求解決疑難問題的關鍵途徑。

2001年,課題全部結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5個課題3項獲獎。這其中他最引以為豪的無疑是與外方合作的小彎曲半徑管課題,該課題在研製過程中經常受阻,曾元鬆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提出最合理的解決辦法。一次遇到了非常棘手的技術難題,曾元鬆大膽假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但外方專家斷然否定,認為絕對不可行。為了能使方案付諸實踐,執著的他一頭紮進主機廠廠房,和工人們反複分析、試驗,用準確的試驗數據對自己的方案進行了無可辯駁的論證,一舉破解難題。該課題最終獲得了集團公司二等獎,同時也將曾元鬆推向了整體壁板專業領域的中心舞台。他帶領他的專業團隊持續推進,將課題研究積極向設備的研製開發轉化,國內首台小彎曲半徑管推彎成形設備應運而生,如今在重點型號的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