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希明(1964.9—),福建福州人,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中航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簡稱中航工業直升機所)總設計師。1984年7月由南京航空學院直升機設計專業畢業至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工作。1984年7月—1999年9月在一室曆任設計員、專業組長、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5年7月—1996年7月,獲國家教委公派以訪問學者身份到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學習。1999年9月—2001年2月在中國航空工業第602研究所(中航工業直升機所)任副總設計師,2001年2月起任總設計師、國家某重點工程總設計師。吳希明將計算機輔助設計係統首次應用於某型號的數字化全機理論外形設計,填補了我國直升機領域的CAD/CAM空白。2002年獲“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3年獲第二屆“中央企業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04年當選第15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2009年獲江西省最高人物獎———第三屆十大井岡之子稱號;201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同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1年4月榮獲航空報國特等金獎和航空報國金獎一等獎。
1984年,吳希明以優異的成績從南京航空學院畢業,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位於三線地區的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從普通設計員到研究室主任、副總設計師直至總設計師,一步一個腳印,一幹就是29年。
剛到研究所時,麵對直升機總體設計這一複雜、係統的工程和日新月異的直升機研製技術,吳希明深感自己工程實踐經驗缺乏。他利用周末和晚上進行學習,不斷豐富和充實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設計能力。短短幾年時間差不多翻遍了圖書館裏所有直升機技術方麵的圖書資料,記的筆記就有厚厚的十幾本。
吳希明堅持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工作中勇挑重擔,全身心投入直升機型號研製,參與或主持了包括直8、直9、直11和國家重點工程等多個係列直升機的研製。紮實的理論功底、長期的工程實踐,使他一步一步成長為直升機領域堪當大任的專家。
吳希明首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立了實用的全機理論外形,填補了我國直升機領域CAD/CAM的空白,開創了直升機數字化設計的先河。1994年12月,直11型機順利實現首飛,我國終於擁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直升機。該機的研製水平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取得6項技術突破、7項國內第一,並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是在部隊服役出勤率最高的直升機機種。
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承擔了國家某重點工程研製任務。從1998年開始,吳希明先後擔任國家重點工程第一副總師、總設計師,負責重點工程研製的技術協調、組織和管理。他帶領全體參研人員以臨戰的姿態、長期堅持“6+11”工作製,在重點工程研製任務最艱巨的兩年中,吳希明隻在國慶和春節各休息了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