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剛1970年進廠時是初中畢業生,他肯幹、巧幹、愛鑽研,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逐步成為分廠的技術骨幹。“幹難度高的活兒,特有成就感,感覺特充實”,這是他的口頭禪。他先後設計、自製了上百項成形的夾具和刀具,既解決了加工過程中的難題,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大量的材料費和外協加工費。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經驗的積累,他越來越感覺到,技術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新知識作為強勁的助推力。工作之餘,他報名參加技校的培訓班,在苦練技術的同時,自覺補習文化知識,不斷地學習、充實、提高自己。通過不懈的學習和工作鍛煉,1995年10月獲得了部級技師資格,1998年12月獲得部級高級技師的資格。
1999年,由於他表現出色被公司派到美國學習數控銑床的操作技術。全英文的操作界麵,是他麵前的第一個攔路虎。做筆記,背單詞,他靠著一股子不學到手不罷休的勁頭,把計算機編程和實際操作兩項技能拿下,讓同去的年輕人都折服。
剛步入中年,腰椎骨質增生的病痛就纏繞上他,為了不耽誤工作,經常吃幾片止痛藥,又拖著病體來到機床前。2003年最後一季度,青雲公司為確保全年軍品生產任務的完成,發出了“決戰四季度”的號召。趙建剛帶頭響應,全身心地投入生產。每天早來晚走加班加點,還放棄了周六周日的休息,隻要任務需要,他就出現在生產車間。11月上旬的一天,他原打算去醫院拿點藥,為出席集團公司組織的勞模活動做準備,沒想到讓醫生給留下了。經醫院檢查發現,他出現了嚴重的胸積水,此後他經曆了三次抽水,分別為1600毫升、1000毫升和800毫升。醫生分析,從最初出現炎症到發現積水,至少已經1個月了,而這1個月是病人相當難挨的日子。但是趙建剛舍不得請假去醫院看病,而是堅持和同誌們一起搶進度,加班加點。他以無私的行為帶動和鼓舞了所在的分廠幹部、職工,使他們在四季度的決戰中取得了突出成績。
2004年,分廠安排趙建剛從事數控設備操作工作,編程工作由年輕人承擔。可是他硬是用短短一個月時間啃完機床的技術資料,自己進行編程。在工作中趙建剛保持著凡事愛動腦思考、幹活總愛問一個怎樣幹才能更快更省的好習慣,在編程、裝夾和選擇刀具等方麵總結出不少新經驗,將數控設備的優勢發揮到新境界。並見縫插針地設計自製了多套工裝夾具。某重點型號的產品,2002、2003年交付定檢合格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趙建剛和另一名工人師傅承擔攻關任務,他們共同尋找原因,根據零件特點設計、製造銑床夾具,經改進後該零件一次交檢成功率在85%以上,經二次返修合格率達到了95%,保證了價值數百萬元的係統按時交付。
趙建剛不僅對業務工作認真負責、善於鑽研,在“傳、幫、帶”方麵也毫不含糊。在帶徒弟過程中,趙建剛講究方式方法,言傳身教、耐心細致,在技術傳授方麵,他從不藏著掖著,總是將自己多年的加工經驗和盤托出。他不僅教授加工技能,更注重傳授工作思路,他鼓勵徒弟們盡可能多地動手操練,能夠盡早獨立承擔加工任務。盡管帶徒弟要投入不少時間和精力,但趙建剛毫無怨言。現在,他的不少徒弟已經成長為技師、高級技師和班組長,成為生產骨幹。
當了十幾年的勞模,出席過不同規模、層次的座談會、表彰會,他始終保持著工人的本色,不喜張揚。去工作現場,總能看見他躬腰幹活的身影。趙建剛技術好,幹活快,幹出的產品質量高,完成每月工時定額,綽綽有餘,可是他從不輕易離開機床,十幾年來,年年超額完成生產任務,一直占據著銑工班工時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每年工時完成量總能占班組裏的半壁江山。僅2000年,他完成工時11732個,相當於定額工時的603%。
曾有人試圖用高於他現在幾倍的月薪來挖走他,被他婉言謝絕,對航空事業執著追求使他的心離不開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