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李洪毅 200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2 / 2)

“飛豹”飛機填補了我國殲擊轟炸機的空白,是航空工業重大技術創新。1999年中國“飛豹”飛機榮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4年,在所型號任務麵臨斷線的緊要關頭,李洪毅及早謀劃,最早提出了“飛豹”改進型的可行性方案,積極開展市場調研,組織撰寫了近100萬字的技術報告。同時,充分利用一切渠道,不遺餘力,不厭其煩,堅持不懈地宣傳、說明,爭取改進型立項。通過努力,1999年7月中央軍委批準進一步發展我國對地攻擊戰鬥機的立項研製。

在幾個項目相繼受挫後,李洪毅提出民用飛機研製要從支線起步的思路。2000年2月,國務院做出支持研製民用支線飛機的重大決策。為此,李洪毅對所內部機製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建立並完善了“一體兩翼,分解發展”機製,堅持科研、民品、三產實行獨立核算,自我發展,推行兩級經營,形成了全所協調一致,眼睛向內挖潛力,眼睛向外找市場,競相發展、健康向上的管理機製。

李洪毅本著對研究所長遠發展負責的精神,一方麵真心實意地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使研究所鍛煉成長了一大批優秀的年輕骨幹。一方麵,麵對所經濟處於極端困難的情況,千方百計籌集資金,改善職工福利待遇,較好地穩定了科研隊伍,保住了科研人才,為研究所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洪毅主持研究的“軍用飛機飛行品質規範研究與編寫”、“帶自動控製係統飛機飛行力學研究”等大型課題項目,分別獲得航空部一、二等科技成果獎。著有《軍用飛機飛行品質規範及背景材料和使用說明》、《控製增穩係統與飛行品質》等著作。在部省級和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我國民用飛機發展途徑》、《MPC項目合作的管理實踐與體會》等40多篇學術研究論文,表現出很高的理論水平。

1990—2000年期間,李洪毅主持組織開展了270項科研課題研究,榮獲國家進步獎10項,部、省級科技進步獎60多項,科研收入較1990年增長了40%。民品和三產總產值由1995年的500萬元猛增到1999年的5900多萬元,固定資產增加了1.2億元,開辟了科研新區和民品園區。

李洪毅帶領全所幹部職工艱苦奮鬥,自力更生,開拓創新。在任期間,研究所1998年被評為航空工業總公司有重大貢獻單位,陝西省文明單位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