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喻剛福 2000年全國勞動模範(2 / 2)

機頭生產初期,故障多,排除難度大。為確保產品質量和生產進度,單位成立了一支技術高、經驗豐富的排故小組,喻剛福為主要成員。他們視產品質量為自己的生命,對每一個環節都認真檢查,不放過一個問題,使故障率從最初的3000多條下降到十幾條,實現了產品的優質、準時交付。特別是在MD機頭第15架製造中,因右側護圈襯套壓製不合格,美方再次拒收。排故任務又一次落到喻剛福的肩上。因涉及零件較多,製孔要求高,光精孔就有100多個,又處於極不開敞的部位,且更換後不允許絲毫超差,施工難度很大。喻剛福采用引孔器找出基準點,接著用筆形銑刀一點點借孔,一個孔一個孔地精心操作,終於使幾十個孔完全吻合,滿足了裝配要求。美方專家讚譽他是“質量信得過的中國優秀工人”,他從事的工作被美方確定為免檢產品,當年被評為公司“質量先進個人”。

喻剛福不僅認真細致,精益求精,而且有膽有識,敢於碰硬;既嚴格按程序辦事,執行規範的工藝指令,又極具獨立的思考能力;既尊重美方提供的各種資料的原始依據,又不一味地迷信和盲從,對其中不合理的部分,敢於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並多次促使美方更改原文資料。在進行機輪艙61WW-1V-9裝配過程中,他發現鈦合金壁板和鋁合金壁板之間的連結件按DAC提供的“AO”規定采用鋼環槽釘,便立即對如何確定釘孔孔徑提出了質疑。若鑽動配合孔,則是鋁件所不允許的;如果打幹涉孔,那麼鍍鎘的鋼環槽釘和鈦合金壁板采用幹涉鉚接時,必然會破壞環槽釘的鍍鎘層,影響其強度。最後美方同意更改原文,將鋼環槽釘改為鈦合金環槽釘,采用幹涉連接,滿足了裝配的需要。緊靠機頭下部與地板對合處,機輪艙與蒙皮連接的孔,按DAC提供的AO規定,要求事先製孔,喻剛福反複思考後認為暫不製孔為宜,這樣可以避免因其他部位裝配引起的積累誤差導致此孔錯誤。後經他據理力爭,美方終於采納了他的意見,再次更改了原文資料,消除了質量隱患。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喻剛福的高度敬業精神和高超技術得到領導和同事的公認。在轉包生產中,他親自參加並成功完成了30餘次重大排故工作,為成飛挽回經濟損失100萬美元以上。在工作中他解決技術難題120餘項,小改小革100餘條,改進改製工具150餘項。他所提出的要求、方案,經技術部門確認製造出的一套鑽模在生產也被廣泛應用,為提高生產效率和保證產品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喻剛福於2008年11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