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期間在陳逸平的領導下,工廠以改革、發展、穩定為主題對幹部職工進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唱響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主弦律。以多種形式及途徑加大宣傳力度,將傳統的宣傳教育手段與現代化的傳播媒介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廠報、廠電視台、黑板報、宣傳櫥窗、報告會、演講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各種有形的教育活動。
工廠積極組織參加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公益活動,形成良好的企業道德風尚,“八五”期間來工廠為抗旱抗澇防汛救災捐款、提供物資器材近50萬元,向貧困點捐款10多萬元。企業內部形成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良好氛圍,充分體現出金城人良好的思想道德風範。1993年開始,工廠連續被江蘇省委省政府、南京市委市政府評為省、市“文明單位”。
“八五”期間,陳逸平以“務實創新上水平,保證和促進生產經營上台階”為要求,提出了“宣傳思想工作要上一線到市場”的課題,要求各級黨組織抓好意識形態和思想政治的宣傳教育。廠黨委集合企業實際,每年突出一個主題,使人員觀念和整體素質不斷跟上改革新步伐,為金城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為了進一步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1993年起,廠黨委開展了“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個黨員一麵旗幟”的創優爭先活動。廠黨委設立了“黨群工作實踐成果創新獎”,各支部按照“方法創新、實踐有效果,推廣有價值”的基本原則和評審程序,對獲獎支部進行頒獎。這些支部的創新成果,從不同側麵反映出支部工作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良好態勢。圍繞改革與建設中的關鍵和難點,以提高質量、新品開發、市場營銷、科學管理等重大工作為內容,大力開展“黨員工程”活動,充分發揮了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在經濟建設中建功立業的作用。1995年,工廠黨委被南京市授予“堅強的戰鬥堡壘”稱號。
“人才是企業的發展動力”,陳逸平始終關注企業人才的培養工作,提出培訓工作要滲透到工廠生產、科研、營銷、管理等各種崗位中去的要求。為使崗位培訓工作走向規範化、製度化,工廠製定了各類人員崗位規範。“八五”期間,工廠共舉辦各類培訓班610個,培訓達1.5萬人次。同時工廠年年分層次組織各類技能比賽,推動了職工中“一崗多能,一專多能”風氣的形成。
“八五”期間,工廠還將培訓工作由核心廠拓展到金城集團的成員廠家中去,為發展集團事業,提高整體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證。1995年,工廠又掀起了一個提高四員(設計員、工藝員、檢驗員、管理員)素質、培養金城特色人才的高潮,為開創新的企業培訓道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陳逸平於2002年3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