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昌河汽車試製伊始,昌飛公司各屆領導就把質量作為了企業的生命線。到了袁耀輝這一任,這根“生命線”被繃得更緊,也更具現實意義。針對用戶反饋的各種質量問題,袁耀輝責令質量部門先從內部“開刀”,將有質量缺陷的成品車放到公司大門前“曝光”,追究責任者。然後開設“質量門診”,請有關技術專家前來會診,提出整頓措施,限期攻關。為提高質量,袁耀輝把質量一票否決權的“尚方寶劍”授予質量部門,從法規上強化職工的質量意識。任何職能處室和生產車間一旦出現重大質量問題,就會獎金被扣,評先無緣,有的主管領導甚至還會丟掉“烏紗帽”。
袁耀輝是從1984年開始走上公司領導崗位的。1987年任黨委書記,1992年任廠長,之後是黨政“一肩挑”。在“七五”期間,昌河靠民品效益投入軍品技改2800萬元,“八五”期間又投入11000萬元。
對此,有很多職工包括一些領導都不讚成將汽車生產創造的利潤投入到直升機的研製中,認為汽車也要擴大發展。但是,在袁耀輝心中卻始終堅定著這樣一種信念:黨和國家是叫我們幹直升機的,來自五湖四海的7000多名公司幹部職工正是為此走到一起來的。為了國家的利益,無論是從長遠來看,還是從根本上講,隻有為我國的直升機事業多做貢獻,才是航空企業的立業之本。正是在他的積極倡導和不懈引領下,工廠全麵確立了“軍民結合,軍品第一,機車齊上,技工貿結合,全方位發展”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發展總方針。繼直8首飛後,昌河在1994年12月22日又創造了新中國航空工業史上一項新的全國第一,這便是我國首架兩噸級輕型直升機直11的成功誕生。從直11開始進入實際生產研製,到實現首飛僅用了一年半時間,研製速度之快,這在我國直升機研製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為加速企業發展,昌河開始逐步加大對外合作的發展步伐。曾先後與法國、俄羅斯等十幾家國外公司就謀求相互合作展開過商洽。僅從1992年以來的兩年間,工廠就與國外公司和代表團來往150餘次,以此積極尋求航空領域的國際合作。1995年9月21日,袁耀輝代表昌飛公司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正式簽訂了聯合生產S-92直升機的合作協議,由此開辟了公司在直升機領域對外合作的新紀元。
“不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就不配當一把手。”這是袁耀輝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由他首倡的“主題教育活動”,現已成為昌飛公司始終堅持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這項活動收到良好效果,並逐步形成了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特色,曾受到了中央領導及總公司和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袁耀輝1995年5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