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梁木森 1995年全國勞動模範(2 / 2)

年複一年,梁木森就是這樣視完成任務為己任,把辛勤的汗水毫不吝惜地拋灑在自己的崗位上。僅從1992—1995年,梁木森有記錄可查的加班就達1100次,平均每4天就有3次加班,完成工時29436小時,相當於11年零8個月的工作量。

“軍工產品,質量第一”,在他念書時就如雷貫耳。那一件件、一樁樁因忽視質量而造成事故的教訓,更使梁木森刻骨銘心。注重質量的這根弦在梁木森心中從未鬆過。無論是生產大零件還是小零件,無論加工關鍵件還是一般零件,梁木森都一絲不苟認真對待。對照圖樣、模具、樣板、檢查原材料,直到所有的條件都符合工藝指令才開工是他的“法定程序”。

梁木森加工的產品,質量全優不僅僅是因為他認真細致,一絲不苟,更重要的是他始終堅持技術革新,用科學的方法來達到確保產品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某型飛機一塊腹板,上麵有許多彎邊孔,按以往的工藝加工方法是先彎邊,後爆炸成形,再送去淬火,最後用手工校形,用這種方法零件淬火後變形大,用手工很難校貼模。而且零件表麵榔頭印跡多,質量和生產進度都要受影響,梁木森接過零件圖號時,認真查找其他同誌生產該零件質量差的原因,並對操作規程反複進行推敲琢磨,於是大膽地提出了先彎邊後淬火再送去爆炸成形,最後用手工校形的加工方法。實踐證明,這種方法不但保證了產品質量,而且提高工效2倍以上。

K8飛機有兩項整流罩零件,外形不大,要求拉伸高度卻達47毫米,而且轉彎半徑和上下底口邊都很小。用落錘模拉伸,零件便起皺裂紋。為不影響裝機,過去隻好將裂紋補一下了事,嚴重影響了零件外觀質量。1993年,梁木森接到該整流罩的加工任務後,又開動了腦筋,自製了兩套塑料模具,用於零件半徑最小的部位加壓,然後收縮橫向部位,改變了原先在橫向部位加壓,縱向部位收縮的老辦法,解決了零件起皺、破裂這個難題,拉伸高度和表麵質量完全符合技術要求,攻克了一項多年未解決的技術難關。

梁木森自參加工作至今,參與生產、試製的航空產品10餘種,生產交付的零件10萬餘件,沒有出過一件廢品、超差品,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生產產品質量信得過的人。

梁木森於2008年10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