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蔭錫在國家“七·五”期間,承擔了國防科工委跨部門重點預研課題“中紅外引信技術研究”和“打靶計算機仿真技術研究”兩個課題,任課題組組長。在“中紅外引信技術研究”中,對引信總體係統設計、光學係統設計方麵采用單片微機技術來實現數字化信息處理和自適應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驗證,均有創新和較大技術進步,獲部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和光華科技基金三等獎。在“打靶計算機仿真技術研究”中,因在導彈與目標空間交會狀態的物理數學模型研究中,發現了空間多物體高速相對運動中存在的普遍規律,並推導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程。該模型具有獨創性的數學物理模型,比現有國內外所能見到的描述同類物體運動關係的其他模型更為簡捷、精確、直觀,並消除了現有相對模型中存在的難以用數學方程正確描述的彈道彎曲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在國內首先完成了此種運動關係的動畫顯示,因而獲部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該模型在國內相應領域內已作為基礎理論的方法之一,在多個新課題研究和多篇發表的學術論文中被廣泛應用。
張蔭錫在國家“八·五”期間,承擔了科工委跨部門重點預研項目“雙色組合目標探測技術研究”,任課題組長。該項目在國內相應研究領域內,開拓出了新的技術途徑。獲部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
張蔭錫在國家“九·五”期間,承擔了科工委跨部門重點預研項目“紅外簡易成像引信技術研究”和“紅外/毫米波雙模引信”兩個課題的研製任務,任課題組副組長。該課題通過了國內專家的評審與驗收,與會專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在工程化激光引信的方案設計中,他大膽地提出了“包容法”探測原理的設計思想,使得工程化激光引信產品的探測靈敏度提高了30%,還降低了工程化引信的調試難度,從而提高了引信產品的合格率,降低了引信的研製成本,縮短了研製周期,確保了工程化引信的按質、按期完成。
張蔭錫於1997年10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