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李書田 1959年全國先進生產者(1 / 1)

李書田(1934.9—2009.3),河北肅寧人,1959年全國先進生產者,時任國營秦嶺電工廠(現中航工業陝西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電源)材料定額組組長。1951年7月參加工作,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天津紡織機械廠、國營第105廠(現中航工業津電)工作,1956年支援三線建設調至陝西興平國營第115廠(現中航工業電源),曆任材料定額室主任、團委書記、辦公室副主任、人事勞資科長、黨總支書記、法律顧問、經濟師等職務。1958年主管材料定額工作期間,他組織複查了14種產品消耗情況,提出計劃用料、限額發料、集中下料、套料、套衝、廢料回收、綜合利用等具體改進意見,並納入管理製度,全年為國家節約資金303萬元;先後提出合理化建議1500餘條,僅1958年實現的8項意見節約資金8.4萬元。他動員周圍同誌多次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降低成本,為國家節約了大量資金。1958年被陝西省團委授予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1959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陝西省先進生產者,同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光榮稱號。1997年12月退休。2009年3月因病去世。

李書田於1956年響應國家支援航空工業三線建設的號召調至國營第115廠,任材料定額組組長,負責全廠材料定額工作。這項工作不懂技術的幹不了,懂技術的不願幹。但他認為:“群眾不願幹的,黨員就應當幹起來;群眾認為幹不好的,黨員就應幹好,這才是黨員的模範作用。”他下定決心做好材料定額工作。1958年,工廠要大批生產一種產品,需用的材料是由天津、上海等地土法加工,達不到生產標準,而且浪費材料。李書田反複研究後,認為可以用很薄的切割砂輪進行切削。在公司領導和蘇聯專家的支持指導下,他同車間工人經過多次試驗,一分鍾切斷一根,質量符合生產標準要求,阻礙生產的一項重大關鍵技術得以攻克。單這一項材料可節省210千克,約4.5萬元,最主要的是滿足了生產上對這項材料的需要。同年,他和車間同誌複查了14種生產產品的材料消耗情況,向工藝和設計方麵提出了諸多改進意見,使材料消耗定額降低了10%左右,全年節約資金30餘萬元。

李書田為節約材料,避免浪費,是不是他管的工作都會積極想辦法改進。有一次他發覺磁電機衝片的形狀不對稱,浪費材料,他立即去找設計科,主張改成對稱式的,但是工藝裝備設計不同意,因為不對稱的已經設計好了,重新設計不但複雜,而且缺乏材料;李書田堅持要改,他說不能因個別困難,就不采用新技術。結果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重新完成了複雜的衝模設計,單是這項革新節約價值2.9萬元。李書田先後共提出合理化建議1500餘條。1959年在他的組織帶動下,115廠在全廠範圍內開展了以節約原材料為主題的群眾運動,全廠改進工藝設計和利用廢料等方麵,節約原材料49噸,價值約7萬餘元。

要搞好材料定額工作,需要有多方麵的知識,但學習資料很少,許多常用數據資料分布很廣,工作起來很不方便。於是李書田決定編寫一本書,一方麵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供從事材料定額工作的人作為工具和參考。為了完成這一任務,他除加緊學習文化外,閱讀了30多本相關技術書籍,利用一年多的時間,編製完成了十幾萬字的“電機製造業材料定額工作人員工作手冊”,成為指導大家日常工作的實用工具。

1985年,李書田從事法律顧問工作以後,為加強企業法製建設和依法治企等方麵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他結合工作實際,撰寫法律論文10餘篇,提出可行性法律建議10餘項,直接或參與承辦經濟合同糾紛案件20餘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60餘萬元。

李書田1997年12月退休,2009年3月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