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航空研究院決定試製渦輪風扇發動機,航空材料研究所擔任總冶金師單位,由榮科負責。在試製過程中,榮科組織創建了航空鍛、鑄件生產條件,並培養了一批水平較高的冶金技術隊伍。
榮科為研製氣冷空心葉片勇立“軍令狀”的故事,至今在航空界仍傳為佳話。1964年,為實現我國自行設計的高空高速殲8飛機裝兩台渦噴7甲發動機的方案,必須研製出氣冷一級空心渦輪葉片,榮科麵對領導,當著眾人發誓:如果不在一年之內研製出空心葉片和新的高溫合金,甘願把自己的腦袋掛在沈陽航空發動機設計所(現中航工業動力所)的大門上示眾!在他的指導下,彙集有關所、廠的科研力量,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研製成功9小孔氣冷鑄造空心渦輪葉片,解決了渦噴7甲發動機研製的關鍵問題,他是航空發動機高溫合金鑄造空心渦輪葉片的首創者。這一成就在世界上也是領先的,比英、蘇早了數年。1985年,榮科領導組織的“殲8、殲7Ⅱ所用發動機配套的多孔氣冷鑄造一級渦輪葉片的研製和推廣”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64—1965年,第三機械工業部派出以榮科為首的工作組,參加第六機械工業部407廠的續建工程和幫助解決艦艇用4000馬力[1]高速柴油機、10000馬力低速柴油機的熱加工技術關鍵,為海軍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2年,榮科患口腔淋巴癌。周恩來總理指示有關部門安排為榮科治療。在醫院裏,他不顧勸阻,召集會議研究飛機、發動機鑄件質量。
1977年組織轟6的渦噴8發動機國內大鍛件生產調研,榮科抱病擔任調研組領隊,會同其他工業部門和有關單位,曆時近3個月的深入調研,向國家提出了改進、提高發動機大鍛件質量的建議書,親自主持製訂國產大鍛件的試製方案,組織全國大協作,聯合攻關,成功鍛出了成形的渦輪盤和壓氣機盤件的大鍛件,質量達到蘇製盤件的標準。蘇聯鍛造此類型鍛件的設備是榮科他們研製設備大小的4倍,解決了發動機生產的燃眉之急。
1977年,王震副總理分管斯貝發動機試製,特請榮科和吳仲華作為技術顧問。榮科不顧疾病纏身,下工廠、抓仿製,與英方談判,殫精竭慮。
“文化大革命”後,國務院批準榮科任航空工業部技術顧問,其後任科技委顧問。他先後任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六機械工業部和第八機械工業總局技術顧問。曾任第一屆全國鑄造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
1987年,他取得“ZG22CrMnMo低合金高強度高韌性鑄鋼”科研成果,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990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被航空航天工業部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他的成就凝結在我國航空工業、艦船工業、紡織工業、兵器工業、航天事業、冶金工業中的許多重大而關鍵的工程上。
1985年4月榮科退休。1995年10月,航空冶金、特種鑄造一代宗師榮科與世長辭。
注 釋
[1].1馬力=745.7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