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蔡友清 1956年、1959年全國先進生產者(2 / 2)

蔡友清在工作中不是沒有困難,但他沒有把困難當做困難。你問他工作中困難是什麼,他會這樣回答:困難是要看你怎麼看,如果你不把它當做困難,那就不是困難了。的確,當他幹到複雜的工作物時,車間個別職工甚至個別老師傅,冷言冷語地說:蔡友清呀,幹簡單的工作是趕不上你的,幹複雜的你就不行了。但蔡友清沒有把複雜零件加工當做困難,而是虛心向老師傅學習,後來不僅僅是會幹了,同時還超額完成了任務。

1955年11月,工廠接受了一批新的加工零件———芯棒。該產品40mm長,有三個不同的直徑(三根合起來隻有筷子那麼大),本來是五工段工人幹的活,五工段的工人一天隻能幹20根,工長不想接過去。蔡友清知道後,心想這任務是新的,工廠找不到合適的人幹,我來試試。於是他大膽地向本工段長要這個任務。說實話,當時蔡友清內心也很擔心,加工第一件就發現工作物會跳,因此質量差,他趕緊分析原因,確定是因為加工時用肥皂水冷卻後打滑造成的,他就決定第二根起不用肥皂水,結果質量達到了要求。原定15分鍾一根,他半天就幹了19根,第二天在8小時內幹了80根,第三天在6小時45分鍾內就幹了111根,工長看了高興地說:“行!真行!”

蔡友清在過去的22個月中完成了42個月的任務,但他沒有以此滿足。他總是說:“沒什麼,每月所做的工作是應該的,與黨的要求還差得遠。”

1957年,他繼續奮戰在工作中,用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1年的任務。下半年他製訂出了用半年完成9個月的計劃,結果經過蔡友清的努力,用6個月完成了10個半月的任務。這次黨支部總結了他的經驗在全車間推廣,全車間的職工熱烈地響應黨支部的號召,掀起了大幹的熱潮。

1958年5月12日,蔡友清所在工段突破定額的僅有20多人,到13日就增加為30多人,全工段在26日完成了任務,到30日止,全工段共突破定額2000多工時,創造了空前未有的新紀錄。蔡友清很感動:黨這樣鼓勵我,我絕不辜負黨的希望。因此,他製訂出了6—12月要以1427小時完成2115小時的先進計劃。6月份他已經完成了399小時計劃,他為參加省、全國的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又準備超額1個月至1個半月來完成自己提出的計劃。

蔡友清工作踏踏實實、埋頭苦幹、認真負責,成績突出,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麵的人”,1956年、1959年兩次被評為全國先進生產者。1984年12月因病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