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新大陸的使者(1 / 2)

在富蘭克林的後半生,北美經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解放和獨立運動。在這場美國擺脫殖民統治、爭取自由的運動中,富蘭克林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在當時的國際政壇上出色地充任了外交家和政治家的角色。他成為世界著名的外交家,更是美國的一代開國功臣。

在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後,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但由於國內資源匱乏,遠遠不能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因此,便把掠奪的手伸向海外殖民地,同時,它還將國內的財政危機轉嫁給殖民地人民,利用增加稅收的辦法橫征暴斂,這就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不滿和反抗。而此時的北美殖民地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並且隨著南方與北方之間的貿易往來,逐步形成了穩定的市場,人口不斷增加,英語成為通用語言。統一的美利堅已孕育成熟。

在與英殖民政府的鬥爭中,美洲13個殖民地漸漸結成了統一的聯盟,成立了自己的核心組織,並於1774年召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各殖民地派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並通過了“交英王請願書”和抵製英貨的法案。此時的殖民地代表會對英殖民政府仍抱有幻想,希望通過談判協商來和平解決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的矛盾,於是,正在出使歐洲的富蘭克林受殖民地代表的委托,與英政府進行談判。在談判中,富蘭克林堅定地站在殖民地人民的立場上,堅決維護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他向英政府提出嚴厲的忠告:如果英政府打算使用武力,必將遭到美洲人民的反擊。而傲慢自負的英殖民者對北美人民的呼聲充耳不聞,仍一意孤行。和平外交破滅了。

1775年4月19日,華盛頓將軍在萊克星敦打響了獨立戰爭的第一槍。14個月以後,以傑弗遜為首的弗吉尼亞代表團提出了各殖民地脫離英國統治、成立自由獨立政府的決議,從而將獨立戰爭推向高潮。代表團決定起草一份獨立宣言,並立即成立了起草宣言委員會,富蘭克林當選為五個成員之一,他參與討論並修改了由傑弗遜執筆起草的《美利堅合眾國十三州共同宣言》,即《獨立宣言》。7月4日那天,大陸會議正式通過了《獨立宣言》,並公之於世,從此,美利堅合眾國宣布獨立。《獨立宣言》標誌了一個新國家的誕生;它第一次用綱領的形式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在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發出了關於人權的呐喊,馬克思稱之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從某種意義上講,戰爭是敵對雙方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較量。雖然美利堅高舉著正義的旗幟,但它畢竟尚在繈褓之中,麵對比她強大得多的敵人,戰事十分不利。美利堅獨立後僅兩個月,英軍就攻陷了紐約,且直搗首都費城。新生的共和國危在旦夕。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美利堅大陸會議決定派遣一名大使前往歐洲請求外援。他們打算利用英法之間的矛盾,爭取法國的援助。經過全麵考慮,一致推選富蘭克林擔當此項重任。不僅因為富蘭克林富有外交經驗:在美國獨立之前,他曾作為殖民地代表與英國進行談判,他還到過巴黎,熟悉歐洲的情況;而且因為他在科學上作出的突出貢獻使他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學者而譽滿歐洲。另外,富蘭克林精通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及拉丁語——這些語言都是他通過自學掌握的;他對經濟學也頗有研究。富蘭克林具備這麼多的優秀素質,當然是最合適不過的大使人選。

1776年底,富蘭克林肩負著國家和人民的重托,以美國政府特使的身份,來到了法國巴黎,再一次登上國際政治舞台,盡展傑出的外交才能。

一到巴黎,富蘭克林便展開了全方位的外交活動,他時而以美國特使的身份拜會法國外交大臣,時而以著名科學家的身份宴請巴黎知識界名流,時而又以一位曾通的美國公民的身份走上巴黎街頭發表演說。此時的富蘭克林已年逾七旬,為了民族解放事業,他不辭辛苦,四處奔波,顯示出極大的愛國熱情。

法國人對於富蘭克林並不陌生,富蘭克林的聲名早已隨風箏實驗傳遍了歐洲大陸,法國人稱他為“魔術師”,對他的天才仰慕已久。此番得以親見,更是被他的風采和氣度所傾倒;就是他那套不追隨歐洲時髦潮流、給人以標新立異之感的裝束,也贏得了法國人的好感。一時間,巴黎出現了一股“富蘭克林熱”:商店的櫥窗裏、咖啡館的櫃台上,到處擺設著他的半身像,甚至戒指、徽章或手杖上都雕刻有他的頭像;理發店裏新推出了“富蘭克林發式”。整個巴黎都為之沸騰了,幾乎沒有一個市民、女侍、廚子和車夫不知道富蘭克林的,巴黎的權貴和女性更是以親睹親聆他的音容笑貌為榮。人們滿懷崇敬地稱他為“新大陸的使者”,通過他,法國人民了解了美國和美國人民,從而對美國人民的獨立戰爭表示了支持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