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丘·潘沙是小說中又一位主人公。伴隨主人左右,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真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他又矮又胖,騎著心愛的毛驢“灰點兒”,緊隨主人,形影不離,無論主人如何瘋傻蠻橫刁鑽古怪,認定主人是個少有的好人,發誓一生要跟定了主人,說是要想把他們分開,除非用鏟子和鶴嘴鋤,意即到墳墓中死去才可以分開。一心指望讓主人賞他個把“總督”當當。途中丟了“灰點兒”,心疼得他哭天抹淚說道:“哎,我腸子裏出來的兒啊!你是我自己家裏養大的,我孩子的玩意兒,我老婆的開心丸子!你是我街坊眼紅的,你減輕了我的背累!而且你養活著我半個人呢!因為你每天賺26文錢,分擔了我一半開銷啊!”直到堂·吉訶德答應把家裏的五匹驢駒分三匹給他,答應出一張票據,他才擦幹眼淚,忍住抽噎,向主人謝賞。就連堂·吉訶德也要稱他為“我的親愛的桑丘朋友”。這是一個當時西班牙農民典型。桑丘是個性格處於不斷變化的、發展的、矛盾而複雜的人物。
桑丘的主要性格特點是頭腦簡單而不失聰明,思想狹隘而又不失誠實,膽小貪財而不失純樸,備受淩辱而不失善良,曆經磨難而不失樂觀。主人堂·吉訶德總是耽於幻想,夢寐以求建立騎士功勳,桑丘卻十分講求實際,貪吃好睡。主人敢打敢拚,桑丘卻總是膽小怕事,畏首畏尾。每當主人狂妄太過時,桑丘總是以恰當的方式把主人拉回到現實中來。塞萬提斯把他塑造成了一個現實主義的形象,陪襯堂·吉訶德的脫離現實的不合時宜。作為敘事視角,正好形成了雙重複調,一是遠大理想的高揚,一是現實生存的下層生活。這種對比形成敘事的內部張力,豐富了讀者的閱讀視野。增加了作品的審美空間。
作為封建社會的勞動農民,桑丘身上具有不少優秀品質,也有不少封建宗法製的烙印。他貪圖小利,愛占小便宜,路不空行,可是到頭來卻總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從小客店中因為賴交店帳,被空中拋起落下侮辱之後,邊心中痛恨揚言報複,邊心中暗暗歡喜賴掉了店錢,然而等到主仆二人想吃幹糧時,才發現包袱丟在店中,不覺跌腳痛失盤纏。他害怕打架,害怕官兵,害怕鬼神,當主人向獅子挑戰,他趕著毛驢嚇得遠遠跑開。主人放走苦役犯後,夜裏聽到響聲,嚇得心驚膽顫,寸步不敢移動,拉緊主人不放,出盡了醜。每次打了勝仗,他就上前搶戰利品,揀洋落兒,隨時不忘跪下求主人別忘了賞他海島總督的承諾。
桑丘又是個天真純樸、樂觀開朗、幽默風趣可愛的好夥伴。他以自己是農民為榮,不羨慕貴族頭銜,當了“總督”時他讓人稱他“桑丘”,不讓前麵加“堂”。說要在四天任上,把這島上的比石頭還多的“堂”掃除幹淨。“這成群的‘堂’準比蠛蠓還討厭。”
他還能用一大堆調皮話來表達他的觀點,“我不愛管別人的事。誰買了東西又抵賴,自己錢包有數。況且我光著身子出世,如今還是個光身,我不吃虧,也沒占便宜。他們如果是情人,又與我什麼相幹呢?許多人以為這兒掛著鹹肉呢,其實連掛肉的鉤子都沒有。不過,‘誰能在曠野上安上大門呢?再說吧,人家對上帝都會說胡話的’。”這一派話讓堂·吉訶德雄辯的口才也難以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