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章空弦7(2 / 3)

這時,李平又找到他。他很奇怪,李平不在省城呆著,跑到丫山來幹嗎?當然,李平給出的理由是,深入生活,采寫稿子。李平說是老大吿訴他,你王鐵山來丫山公幹了。既然都來到丫山,不見個麵,怎對得起多年的交情。然後,兩人東拉西扯扯閑話。茨平告訴王鐵山,他也是丫山縣人。這個不用茨平說,王鐵山知道。李平說他原是個種田的農民,若沒有李啟的無私的幫助,他哪有今日的造化。王鐵山一聽就知道他來做說客了。可李平偏偏不直接說,拐彎抹角地誇李啟是個好幹部,想當年自己也想送一點禮感謝,結果被他罵得狗血淋頭,說侮辱了他。李平感歎,像他那樣的好幹部真是珍稀動物了。還裝模作樣地說,來到丫山,不知送什麼禮去拜訪他。送東西嗎,又怕遭他罵。不送,好像不行。搞得王鐵山替他出主意,送書,送你寫的書,是最好的感謝了,相信他會喜歡。

李啟毫發無損地出來了,照樣去縣政府當他的副縣長。除了極少的幾個人,丫山縣沒人知道他被雙規過。知道的,守口如瓶。過了些日子,丫山縣的領導作了調整。每年都會調整一下領導班子。縣長去另外一個縣當書記了,另一個姓任的副縣長接任縣長,趙罡出乎意外地當上副縣長。李啟呢,去縣政協當主席。政協主席也是副縣級,李啟好像是不升不降。其實是降得很厲害,政協人大是養老的地方,那意思是,李啟同誌,仕途上不要抱什麼幻想了。李啟一點兒也不覺得委屈,能毫發無損全身而退,已是萬幸了。一個農民的兒子,能混上縣官,已很滿足了。

王鐵山回到市裏,向市委老大吳書記彙報了調查的情況。說李啟包庇參與打死警察蔣洪平的趙金保的案子基本屬實,貪汙受賄問題好像沒有,最起碼是查無實處。彙報時詳細地講了趙金保的家庭情況和蔣洪平平時的作為。說總體來,李啟應該算是個好幹部。會犯下包庇人犯的錯誤,是處在那個位置上,心軟所至。王鐵山還說,若自己處於那種情況下,說不定也會像李啟那樣,那犯錯誤的不是李啟而是王鐵山了。話裏話外都在為李啟說話。吳書記問他處理意見。王鐵山說請吳書記你拿主意。吳書記說既然犯了事,總要給個處理,本著愛護幹部,事情不宜公開,放他去政協,也算給他個教訓。李啟晉升縣長的機會就這樣給了別人。當李啟得知趙罡做了副縣長時,頗為他髙興,打電話過去說:十年前你就該升副縣,十年後當上了也好,總算心願達成。

李啟當個閑差,更有時間閑情逸誌了,背著個單反相機到處抓鏡頭拍。有次站丫山縣城最高樓國貿大廈屋頂想拍個全城鳥瞰圖,相機擺來擺總擺不到好角度。神差鬼使地對準對麵的白雲賓館旋轉餐廳,鏡頭一拉,他吃了一驚。鏡頭裏有三個人,任縣長,趙罡,趙拐拐。任縣長與趙罡在一起,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他們兩人,關係本就不錯。奇怪的是趙拐拐。趙罡多次表示十分厭惡趙拐拐這個人。而此時他們三人正談笑風聲親密無間的樣子。李啟不由想起新城準備開發時,趙罡向李啟推薦趙拐拐,說趙拐拐也帶了老板來了,問李啟能不能分碗飯給他吃。李啟說他可不敢與下作之人打交道,順便批評趙罡,說你明知此人品徳有虧,還向我推薦,還替他說好話,做人不能這樣沒原則。趙罡笑了笑,說他也是沒辦法,怎麼說也是本家,求到門上來,總要做做樣子。如果趙罡做做樣子,李啟可以理解。問題是趙罡不是做做樣子,他還跑去向分管城建的副縣長推薦。副縣長問李啟什麼態度。李啟便把趙拐拐黑趙開一錢的事說了。副縣長立即態度明確,這樣的人要不得。李啟想到這,心裏晃了一下,莫非,告自己狀的就是趙拐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