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兒,你出來看看,那裏就是恒倉。”師父在船頭喚道。
習慣了騎馬趕路以後,我們一行人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到兩天,便來到了恒倉預備軍的轄區。這裏我以前在就的時候就聽大哥講過,恒倉地區其實是對這一帶以裕州為首的三十六州的統稱,因為大虞自開國以來便將各地所征餘糧皆囤於裕州以北的一片糧倉,是故此地名為恒倉。此地多為平原,又有恒江從中穿過,一向地產豐富,是我大虞的錢糧所在,當年虞非凡遷富戶三十萬進白玉,有一多半皆出自此地。恒江支流無數,當地居民皆熟習舟楫,是故我們到了以後棄馬從舟。黃石雖為山地,但其中也有兩條大江流過,一行人中對舟楫之事也是熟悉無比。現在正值盛夏,以孫大哥為首的幾個人都跳下水,隨著船遊過江去。對他們來說,現在遊泳正是一大快事。但是對於我這個從小長在白玉的人來說,不要說是遊泳,就是乘船都顯得無比辛苦,早上吃過的東西,上船不久又讓我從胃裏翻出來重溫了一遍味道。現在胃裏已經再沒有東西可吐,我一直就縮在船倉裏,等著上岸。聽見師父喚我,隻得強打精神出來。
遠遠望見前麵一片巨大的糧倉,連早有準備的我也大吃一驚,想不到恒倉集糧竟如此之多。倉倉相連,站地極廣,要是算成軍糧,隻怕夠百萬大軍吃上十年也吃不完。何況恒倉正位於大虞正中間的位置上,四周水陸方便,若是逐鹿天下,有恒倉相助則大事可成。也不知怎麼的,我竟想到那裏去了。看看師父是怎麼想的:
“師父,你以前第一次看到恒倉的時候在想什麼啊?”
“第一次嘛,那個時候大概比你大不了多少,看見這麼大一片糧倉,不,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麼大,不夠也夠我驚訝一番了。我就想,這裏地處大虞正中,又有水陸相輔,馳援各路快捷無比,何況恒倉軍區還有八十萬。隻要有恒倉在,便有我大虞在。”師父想的和我差得不遠,不過他想的是讓恒倉來保衛大虞,而我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為大虞盡忠的理由。
“師父你剛才說恒倉有八十萬軍隊是怎麼回事呢?怎麼比其他軍區多這麼多啊?”我又問道,這個大哥就沒對我講過了。
“恒倉有八十萬軍,對外統稱恒倉預備軍,但是也不盡然。恒倉地區,自大虞建國以來就未經戰火,但此地如此緊要,又不可疏於防範,於是便建有一軍拱衛此地。但曆代先皇皆恐恒倉軍有悖逆之心,是故其軍以預備軍為主。閑時務農,戰時為軍。恒倉軍主要是預備軍為主,八十萬大軍中預備軍就占了六十萬,但還是有常備軍的,分為兩支,一是恒倉水軍,分布於恒江以及其各個支流。另外一支就是在藍櫻高原下駐防的部隊,這兩支軍各有十萬。”
“原來如此,那師父可知此地勢力如何?”
“裕州梁家,此為恒倉第一家。無論是家世財富,還是權勢威望,梁家都是恒倉地區的第一家。家主梁燁,不但領恒倉預備軍統領,更兼裕州太守。除梁家外,恒倉稍有勢力的士族還有謝家和王家,謝家和王家一是藍櫻守軍統領,一是恒倉水軍統領。梁、謝、王三家乃是世家姻親,把整個恒倉牢牢把持。”看來這裏將來也必成大虞隱患。
在恒倉行船果然比走陸路快多了,不多時便過了恒倉,遠遠看見前麵有一座大城,隻怕比白玉也小不了多少。比起白玉,少了一分奢華,多了一分繁榮。並不用靠岸過城,城中北門就是水門,恒江在這裏仍屬中遊,並不是很寬,可以從城中穿過。但是坐了這麼久的船,我也實在是有點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