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1036—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蘇詢子。嘉祐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汕朝廷”罪貶滴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尚書。後又貶滴惠州、儋(dān)州。北還後的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風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麵獨具一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下麵是蘇軾的幾則故事。
有一年春天,蘇軾和他的好友共同到廬山去遊玩。廬山景色優美,空氣清新,蘇軾等人說說笑笑,非常高興。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蘇軾等人覺得該回去了。這時,他們隻顧觀賞沿途的美景,竟然迷路了!他們找到一位長年在廬山打柴的老漢來引路,這才走了出來。離開廬山後,蘇武感到廬山很神奇,於是就寫了一首詩題為《題西林壁》來表達自己遊玩廬山的感覺: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
隻緣身在此山中。
王安石變法期間,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在朝廷經常受到排擠。蘇軾看到自己的主張得不到支持,主動請求外調,先到杭州、湖州(今浙江吳興)等地做刺史。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興修水利,減輕賦稅,提高生產,做了很多對人民有益的事情。
蘇軾非常喜歡遊山玩水。有一次,他聽說長江邊的赤壁景色十分怡人,每年都有好多人去那裏遊玩,又是三國時期曹操與諸葛亮、周瑜展開大戰的地方。他就邀請了幾個朋友,在一個月色迷人的晚上,乘一隻小船到赤壁去遊覽。在那裏,他看到懸崖絕壁,水聲滔天,不禁觸景生情,寫了一篇《赤壁賦》。從赤壁回來後;蘇拭仍久久不能忘懷赤壁的美景,又即興寫了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但是,蘇軾在地理上犯了錯誤。他去的赤壁在黃州,而當年周瑜火燒曹軍,大敗曹操的赤壁在現在武漢的上遊,黃州則在武漢下遊。不過黃州也因此而得名,後來人們為紀念這位大文學家而稱這裏為“東坡赤壁”。
蘇軾雖然在文學方麵成就巨大,但在官場上卻十分失意。20歲那年,他的父親蘇洵帶著他和弟弟蘇轍到京城趕考。主考官是歐陽修,正在從考生中物色有才華的人,第一場考完,他閱到一篇文章,高興地拍起手來。
由於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不知道這篇文章是誰寫的。歐陽修想能寫出這樣精彩的文章的人一定不簡單,他猜測這個人可能是京城裏很有名氣的文人,但他又不能肯定。直到發榜的那天,歐陽修才知道,那個寫精彩文章的人是剛剛到京城的年輕人蘇軾。
那時有一個慣例,每年考取進士的人都要去拜見主考人,蘇軾也照例去拜見了歐陽修。歐陽修跟他談了一陣子,覺得他氣度不凡,談吐大方,文采出眾,打心眼裏喜歡這位年輕人。蘇軾走後,歐陽修對他的朋友說:“這樣的人才真是難以遇到,我真應該讓他高出一頭呢?”
蘇軾雖然考中了進士,由於受到誣告,被貶了好幾次,最遠的一次被貶到今天的海南。在被貶到湖州的時候,蘇軾看到地方豪強惡霸作惡多端,就寫了一些詩諷刺這些人。沒想到這些詩傳到京城,被幾個反對蘇軾的官員利用,誣告他誹謗朝廷,皇帝一怒之下撤了蘇軾的職,把他關進大牢,想把他處死。後來宋神宗繼位,才把蘇軾放了出來。
蘇軾一生在詩、詞、文方麵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寫的《赤壁賦》、《水調歌頭》、《念奴嬌》、《答謝民師書》等都流傳很廣,為後人傳頌。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共同被列入中國文學“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