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朝廷更張新法
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神宗病逝,其子趙煦繼位,是為哲宗,改元為元祐。年僅十歲的哲宗不能親政,朝中大權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後高氏掌握。這位太後一向器重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她一上台,就派人問司馬光應當先辦什麼,司馬光說:“廣開言路。”神宗臨死之前曾留言讓司馬光和呂公著當趙煦的師傅。同年四月,司馬光入朝任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閏二丹司馬光又升任尚書左仆射,做了宰相。這時他已經67歲,年邁力衰,身體多病,做宰相主持朝政雖已力不從心,但他還是兢兢業業為朝政操勞。
司馬光此次執政,全力以赴地從事廢除王安石新法的工作。任門下侍郎的第二天,他就上了《請更張新法劄子》,把新法比之為毒藥,請立即采取措施,全部“更張”。他說:“先帝定下來的製度,行之有效的雖百世以後也不可變。像王安石、呂惠卿所立的法,為害天下的,應當如同救火和救護溺水的人一樣,立即更改。況太皇太後以母親改兒子之法,並非兒子改父親之法。”於是朝廷下令廢除保甲團教,不再設保甲法;廢市易法,所儲存物都予以出售,不取利息,處理欠債;京東鐵錢和茶鹽之法,都恢複如舊。十二月四日又上一份《請革弊劄子》,將王安石所行新法之弊病逐一列舉。為了使自己的政治主張能夠實現,罷廢新法一事能順利進行。入相以後他向高太後進言,陸續將因反對變法而被貶出各地的官員劉摯、範純仁、李常、蘇拭、蘇轍等人召回宮中任職,呂公著、文顏博等老臣也逐漸回到朝中,委以要職。司馬光前後幾次上書,一概否定了王安石變法。在高太後的支持下,變法派的蔡確被罷相出知陳州;章惇(dūn)結果也被貶汝州。司馬光這樣粗暴地廢除新法,不僅原來新法派的人物極力反對,就是原來反對變法的人也主張要慎重行事。範純仁就曾勸司馬光,對新法隻要“去其太甚者可矣”,並且應當“徐徐經理,乃為得計”,如廢保甲法時,對保甲當中那些武藝出眾的人,就應該委派殿前司加以揀選;呂公著也認為對新法主要是糾正其弊害,不一定全麵廢除。但是此時司馬光固執己見,根本聽不進反對的意見。他認為“既知其為害於民,無益於國,便當一切廢罷”。
從個人修養與品格方麵上來說,司馬光是值得稱道的。他以忠信待人,自持恭位正直,居處有法度,舉止有禮。在洛陽,每去夏縣掃墓,總要去看望他的兄長司馬旦,司馬旦年近80,司馬光待他如嚴父,關心他如嬰兒。從小到老,司馬光從不胡亂妄言,他曾說過:“我沒有過人的才能,但平生所作,沒有不可以對人說的。”他為人誠懇,天下人都敬重他。他處世淡泊,沒有特別的愛好,於學術無所不通,隻是不喜歡釋老之學,說:“釋老的微言大義不能超過《六經》範圍,它的荒誕不經,我不能相信。”他在洛陽有田三頃,妻子去世,賣田下葬,一生縮衣節食。
元祐元年(1086)八月,司馬光的病情突然加重,處於昏迷不醒的狀態,九月一日去世,享年67歲。高太後和哲宗哀痛異常,親臨其喪禮。司馬光被贈為太師溫國公,諡文正。都城人民也為之哀痛,男女老少前往吊唁吊唁(yàn):對遭遇喪事的人表示慰問,店鋪都關上了門。嶺南、封州的父老也相繼來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