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費市及壽芝山莊
嚴信厚先生(1838—1906)曾創辦過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個商會(上海商業會議公所)和第一批工廠(通久源機器軋花廠、通久源紗廠等),可謂“寧波商幫”第一人。這位中國近代企業的開拓者,在寧波商幫從一個傳統商幫轉變成一個舉足輕重的近代企業家群體的過程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被公認為近代寧波幫的代表人物。
嚴信厚先生的老家在浙江慈溪費市(現為寧波市莊橋街道費市村),村裏曾有嚴氏家族的大本營——壽芝山莊。慈溪費市地處平原水網地帶,河流縱橫,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濕潤,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清朝費誌剛有《早發費市詩》雲:“霜落空江旭日殷,甲門東去浪潺潺。數家臨水炊煙起,舟過青溪十八彎。”費市月逢二、四、六、八、十日市,原為慈溪縣費市鎮,後改慈溪縣靈陽鄉,1951年改為費市鄉,1984年劃歸寧波市江北區,1992年並入莊橋鎮,2004年7月撤鎮建街。現莊橋街道費市行政村係由費市、躍進、嚴家三個村合並而成。
壽芝山莊由嚴信厚出資建造,位於費市村東安橋之西,有房屋42間,包括上房、下房、邊廳、廂房、廚房和倉屋等,內有長生弄和小花園,外有大曬場、農夫住屋和農具堆放間;還設有一個免費供村民接種預防天花的牛痘疫苗的牛痘室,原址上後來辦有費市紡織廠。1909年,嚴信厚之子嚴子均(義彬)編寫的《慈溪嚴氏壽芝山莊公牘章程彙錄》由上海商務印書館代印,全書1.6萬餘字,由鄭孝胥在光緒戊申(1908年)題寫書名。嚴子均撰《壽芝山莊記》作為前言,跋由著名教育家、嚴信厚族侄嚴修撰寫。《慈溪嚴氏壽芝山莊公牘章程彙錄》目次為:浙撫部院原奏、慈溪縣正堂照會奉旨日期、慈溪縣正堂照會禮部谘行、布政使司提學使司會詳文、寧波府正堂詳文、慈溪縣正堂詳文、慈溪縣正堂印結、原稟、切結、裏鄰親族結、慈溪縣正堂批、寧波府正堂批、布政使司批、提學使司批、浙撫部院批、義莊規條、養正兩等小學堂章程、田畝房產清冊、莊產過戶稟、慈溪縣正堂批和莊屋基地抄單。其中義莊規條分為四部分,一是建設規條,敘建莊之緣起及田畝房產銀兩實數暨設莊正副司事人等人之規則;二是守成規條,敘遵奉祭祀、管理錢穀及世守莊產之規則;三是贍給規條,敘贍恤貧乏由親及疏,宗族本支之外推及姻親鄰裏,給發錢米之規則;四是學塾規條,敘遵奉奏定章程設立兩等小學,以原有之富春義塾隸於山莊暨學塾一切應有之規則。
嚴義彬在《壽芝山莊記》中寫道:“吾族自前明中葉,始由鄞大阪鄉遷居慈溪。始遷祖五觀府君傳十一世而至吾先大父光祿公。”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藏有《鎮海嚴氏宗譜》(鎮海嚴氏係從慈溪東鄉遷鎮海),內中提道:在宗(始遷祖五觀府君)之後,世元寶富,應士君之,孝友信義,智仁文慈共16字為慈東嚴氏的排行。《鎮海嚴氏宗譜》載有《嚴氏發派引》《嚴子陵先生祠堂記》和《芳桂堂記》等,宗譜纂修者嚴慶淦在《嚴子陵先生祠堂記·跋》中寫道:“按我嚴氏係出楚莊王後,蓋莊王支孫以王父諡為氏,至漢避明帝諱改莊為嚴。後世稱嚴氏者實自子陵公時始。故我族既由慈東分支,而慈東向奉子陵公為受姓祖,實非附會。”嚴子陵,名光,亦名遵,字子陵,東漢初會稽餘姚(今屬浙江)人。曾與劉秀同學,有高名。劉秀做了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後,他改名隱居。後被征召到京師洛陽,授諫議大夫,但他不肯接受,後歸隱於富春江一帶。嚴子陵視富貴如浮雲的氣節,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敬仰。北宋名臣範仲淹仰慕嚴子陵高風亮節,特意為他造了祠堂,並寫了一篇傳頌千古的《嚴先生祠堂記》,讚他“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因富春江畔的釣台為嚴子陵隱居之處,故慈東嚴氏在宗祠旁邊所辦義塾即命名為富春義塾(後將富春義塾隸於壽芝山莊之內),在《慈溪嚴氏壽芝山莊公牘章程彙錄》內頁載有《意釣圖》,名噪海上的書畫家胡公壽(名遠善)等為畫作題跋。胡公壽寫於甲申年(1884年)十月的題跋為:“披圖同一笑,闊別十餘年。下筆先落鶻,持竿不釣魚。須眉喜無恙,著述近何如。千古富春渚,茫茫煙水居。”嚴氏遷津一支的始祖是嚴應翹(慈東嚴氏第六世)。嚴修在1898年3月13日的日記中提及:“富燧公者,吾遷津始祖應翹公之考也。”嚴應翹以經商遷居天津衛,嚴修在為住宅撰門聯時就提到過始祖嚴子陵的垂釣處:“家江七裏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