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號”衝在最前麵,正遇上全身著火的“致遠”艦。鄧世昌見吉野恃其船捷炮利,橫行無忌,憤而說道:“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決意與之衝撞,同歸於盡。鄧世昌毅然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日本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致遠艦右側魚雷發射管被擊中,引起大爆炸,3時30分,以右舷傾斜,在東經123度34分,北緯39度32分的黃海海麵上沉沒。全艦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其餘自鄧世昌以下全部壯烈殉國。。(此說法最接近事實,致遠艦衝向吉野號,有可能就是為了使用魚雷攻擊。也有另外的說法是致遠艦是被日艦火炮擊沉,戰前北洋水師已經把魚雷拋入海中。)
“經遠”繼續迎戰“吉野”,遭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穗四艦圍攻,中叢彈起火,全艦奮勇抗禦,經遠全艦將士“發炮以攻敵,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條”。經遠艦以一敵四,拒戰良久。激戰中,管帶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彈,腦裂陣亡”,幫帶大副陳榮和二副陳京瑩也先後中炮犧牲。最後在浪速、吉野、秋津洲、高千穗的圍攻下經遠艦中彈累累,不久,“左舷艦首向水中沉下”,在東經123度40分7秒,北緯39度51分海麵上,艦首向東,左舷傾覆而沉沒。全艦官兵二百餘人,除十六人遇救外,其餘全部陣亡。
“致遠”沉沒後,“濟遠”管帶方伯謙、“廣甲”管帶吳敬榮,臨陣脫逃(方伯謙等是否臨陣脫逃,有不同看法)。“靖遠”、“來遠”因中彈過多,退出戰鬥,避至大鹿島附近緊急修補損壞的機器。
定遠、鎮遠兩艦浴血奮戰,中彈甚多,幾次起火。下午3時30分,鎮遠艦的30.5公分大炮連續擊中日本旗艦“鬆島”號二次。鬆島後甲板四號炮塔中彈後,火焰引發炸藥,發生了大爆炸。鬆島船軸傾斜5度,冒起白煙,火災大作。
不久,靖遠、來遠搶修完畢,重新投入戰鬥。日本軍艦赤城、比睿、西京丸負傷,旗艦“鬆島”情況也不容樂觀,“吉野”、“扶桑”也受了傷,又見北洋艦隊重新集隊,伊東祐亨便於17時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戰場。
北洋艦隊稍事追擊,也收隊返回旅順。曆時5個多小時的黃海海戰到此結束。海戰的結果: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廣甲”逃離戰場後觸礁,幾天後被自毀)5艘軍艦,死傷官兵千餘人;日本艦隊“鬆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重創,死傷官兵600餘人。此役北洋水師雖損失較大,但並未完全戰敗。然而李鴻章為保存實力,命令北洋艦隊躲入威海港內,不準巡海迎敵。日本奪取了黃海的製海權。
黃海海戰自1894年9月17日12點50分海戰打響,至下午5點半結束曆時5個多小時,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為近代世界海戰史上遠東戰區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