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全麵發展的教育》(2)(1 / 3)

關於美育的基本任務。劉百川認為美育是要教育青年一代善於理解美、欣賞美,並發展他們藝術才能。在學校裏實施美育,主要通過藝術才能的培養。他論述了美的觀點和藝術作品具有曆史性和階級性,但古典文學和藝術作品因為有真正反映客觀現實和人民正義的一麵,所以可曆時許多世紀保持它不朽的價值。教育除了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作品教育學生以外,也以富有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的優秀古典作品教育學生,使學生不僅通過形象認識現在的社會生活,也通過形象認識過去的社會生活,從而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感情和愛美的情感。美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感受與理解自然、社會生活和藝術的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愛好和欣賞能力;養成學生藝術活動的技能、技巧;發展學生藝術創造的才能;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美的能力。他認為美育的實施,會對智育、德育、體育、綜合技術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其論述十分精辟,從而體現了作者對美能陶冶人的情操有深刻的理解。

書中最後論述了“五育”的關係。劉百川認為“五育”的關係是和諧的統一,而不是各自孤立的。他批評有些人誤解了馬克思的“智育第一”及毛主席的“健康第一”的含義,因而在教育實踐中發生一些嚴重錯誤。有些教師因為把全麵發展理解為平均發展,就要求把所有的學生培養成為一模一樣的人,要求各個學生在各方麵的發展達到整齊劃一的標準。他列舉了一些現象: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都達到及格;提出消滅不及格,消滅三分的要求;機械地安排學生的課外活動,如在擴音機裏讀報,固定哪天跳舞、哪天唱歌;一切都得集體行動,參觀運動會都要集體排隊去看。其結果是學生的語言行動都非常機械,說人家的現成話,不敢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一切隻有機械的服從,不敢說出自己的願望和理想,更談不上發揮個人特殊才能。為此他提出“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這一節還討論了兒童“過早專門化”的問題,他持否定的意見,但這個意見欠妥。他關於人的個性發展是全麵發展的核心問題說得非常明確,應當說這是該書成功的特點。因此全麵發展的人不是整齊劃一的,這是他所說的五育關係是和諧和統一的含義。

在第三章全麵發展教育的實施中,劉百川首先論述了實施全麵發展教育的幾個基本原則。他參考蘇聯教育專家崔可夫的意見提出五個基本原則:(一)要貫徹共產主義的思想政治方向;(二)要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三)要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和個別特點;(四)要注意理論與實際相聯係;(五)要學生集體、教師集體、家長集體步調一致,取得影響的統一。

劉百川提出的這五個原則比較全麵、深刻,緊緊扣住個性的全麵發展這個主題,對今天的教育仍有參考作用。其中要使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在他後來寫的《教育學講義》中又有更深的理解,就是要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倡啟發式教育,反對灌注式的教育,反對片麵追求升學的做法,反對用考試的辦法來強化提高學生的成績。除此之外,他一生的教育實踐都重視考慮學生年齡和個別的特點,注意理論聯係實際。這裏突出的一點是他強調了“教書育人”,明確教育中的政治方向。在學生、教師、家長三者步調一致的論述中又一次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後三節提出實施全麵發展教育的三個途徑。

第一,通過課堂教學實施全麵發展的教育。劉百川對課堂教學是從三方麵理解的:首先,通過具有科學性、思想性的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真正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使學生的認識、思想、情感不斷起變化,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礎;其次,教學方法也對貫徹全麵發展的教育起作用;再次,正確的組織形式對於貫徹全麵發展教育也有重大的意義。他同時論述了課堂教學中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自覺紀律和集體主義的教育。這是作者對課堂教學應當成為實施全麵發展教育的主要途徑的完整論述。

第二,通過課外活動實施全麵發展的教育。劉百川認為僅靠課堂教學,還不能完成這樣的任務,還要通過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配合課堂教學,來共同實現全麵發展的教育目的。他還論述了課外活動、校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區別與聯係,對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的形式與內容作了詳細地介紹。同時對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意義與形式也進行了全麵、深入的論述,並強調組織這些活動要盡量發揮學生的興趣和遵循自由參加的原則,不能包辦代替,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