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赴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科,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1914年組織神州學會,進行反袁活動。1916年5月回國,在北京創辦《晨鍾報》,任總編輯。1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發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號召全國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1919年參加創建少年中國學會,任《少年中國》月刊編輯主任。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是中國最早比較係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三個組成部分的文章。1920年3月與前來北京的共產國際遠東局局長魏金斯基和馬邁耶夫等商談建立中國共產黨問題。同年10月成立北京共產黨小組,11月建立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8月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漢、京海等鐵路開展工人運動。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4年6月率中共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五大”。11月返回北京,發動群眾準備召開國民會議,揭露和抵製段祺瑞的“善後會議”。1926年3月領導北京群眾反對日英美等國要求拆除大沽口國防設備的“最後通牒”,18日因組織請願示威遊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緝。北伐戰爭期間協助馮玉祥製訂軍事行動方針。1927年4月6日被奉係軍閥張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義。著作編為《李大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