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杜邦,生於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的古都尼摩爾,1789年舉家遷往美國,是美國杜邦公司的最初創業者。

艾爾的父親皮艾爾·S·杜邦出身貧寒,世代以製造鍾表為業,但他具有出色的政治才幹,曾活躍於法國的政治舞台,與當時美國的傑斐遜、富蘭克林熟識,這對日後杜邦家族在美國的發展影響深遠。1789年路易王朝倒台,杜邦一家隻得遷往美國。

在美國皮艾爾·S·杜邦實行了幾次投資計劃均遭失敗,這一切直到小兒子艾爾·杜邦火藥廠的建立才發生改變。

一次打獵中,艾爾的槍支發生了幾次爆炸。這些爆炸激發了艾爾的靈感,他意識到美國火藥主要依靠進口,而戰爭的機會將會使火藥前景無限。早在法國,艾爾由於受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化學家拉瓦錫的影響,對炸藥研究十分著迷,並且也熟悉炸藥的製作過程,這一切為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艾爾首先獲得了美國政府的支持,從法國帶來了機械和技師。1840年,艾爾·杜邦的首批黑色火藥製造出來了。由於它色澤鮮豔,爆炸力強,品質不亞於任何歐洲火藥,因此獲得了大量訂單。僅美國海軍一下就訂購了22萬英鎊的火藥。1812年美英戰爭的爆發使杜邦火藥名聲大振,成為軍方首選產品。戰後,礦山、道路、港口的長足發展使杜邦火藥供不應求,銷售額年年上升。1834年,艾爾去世時,杜邦工廠已經名揚全美了。

艾爾去世後,三個兒子繼承了父親的事業。1846—1848年的美墨戰爭使得公司快速發展。1861—1864年的美國內戰時期,支持北方也使得杜邦公司獲得軍方讚賞,這些戰爭使得杜邦家族的財富再次獲得巨大的增長,為杜邦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艾爾的二兒子亨利曾說過:“我們具有全部的決定權,沒有任何障礙。從現在起,我們要為全世界製定火藥價格。”

就在杜邦家族欣欣向榮時,艾爾的長子阿爾弗萊德的次子拉蒙不慎被炸藥炸死,五年後亨利也因病辭世。之後,杜邦家族的繼承人改原先夥伴關係為股份關係,按人平均分配股份。在分股份的過程中,為公司做出巨大貢獻的拉蒙之子皮艾爾沒有得到任何股份,於是他離開了杜邦。艾爾的小兒子阿雷克斯的長子猶仁出任杜邦總裁。猶仁死後,杜邦家族真正經曆了一次危機。猶仁死時沒留下遺囑,也未指定繼任總裁。家族會議上大家亂成一團。信心不足的董事會最後決定賣掉公司。關鍵時候,阿爾弗萊德找回丁皮埃爾,由皮埃爾負責公司財務,由皮埃爾堂兄科裏出任總裁,股東的股權則變成了對杜邦公司的債權。一場危機度過了,曆經百年的杜邦公司以昂揚的步伐走入20世紀。

杜邦的新一代領導班子身手不凡。他們迅速吞並了另兩家火藥大公司——拉福林和南德,並將亨利時代杜邦公司與以上兩家公司合建的雷伯諾化學公司也收入麾下。但這時公司又陷入了困境,因為原杜邦公司銷售人員瓦德爾突然辭職,另立門戶,從杜邦公司奪走了不小的市場份額。後瓦德爾工廠發生不明爆炸,於是瓦德爾狀告杜邦公司,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杜邦公司被分為了三個公司。分割後的杜邦公司依然強大,沒多久就控製了那幾個公司。1915年,杜邦公司又起一波。總裁科裏宣稱將出售手中所有杜邦公司的股票。在當時杜邦公司前景一片光明的情況下,此舉確實令人費解。最後杜邦家族決定內部收購,皮埃爾獲得了科裏的50%的股權,他從購買科裏的股票交易中淨賺了2000多萬美元。

杜邦公司的皮艾爾時代到來了。火藥業使杜邦公司大發戰爭財,但皮埃爾的助手拉斯科布卻居安思危。他認為,戰後以火藥業為主導的杜邦公司將陷入困境。於是皮埃爾開始了多元化經營。其中之一就是進軍汽車業。1920年杜邦公司掌握了通用汽車公司23%的股票,由皮埃爾出任通用董事長,杜邦家族成了美國汽車業新的一霸。同時,皮埃爾還決定杜邦公司進軍染料工業、橡膠工業。杜邦尼龍的出現,引發了全世界女性的服裝革命。僅以尼龍絲襪為例,該產品上市的頭一年就盛況空前,共賣出了6400萬雙,徹底壟斷了世界絲襪市場。到現在為止,杜邦公司的經營範圍擴展到化纖、醫藥、石油、汽車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