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產後寒濕腰痛食譜(二)(1 / 3)

三仙飲

原料

麥芽、山楂、神曲各30克,紅糖適量。

製法

將麥芽、山楂、神曲放沙鍋內上火水煎,取汁;複煎一次。再將兩次藥汁在碗內混合,放入紅糖調味即飲(每日1劑)。

特點

清淡微甜。

功效

退奶回乳。適用於產後回乳。

麥芽飲

原料

生麥芽30~60克,蟬蛻15克,紅糖適量。

製法

將麥芽、蟬蛻放沙鍋內上火水煎,取汁;複煎一次。再將兩煎的藥汁在碗內混合,放入紅糖調味即飲(每日1劑:)。

特點

湯清微甜。

功效

適用於產後退奶、回乳。

蓮藕湯

原料

桃仁10克,蓮藕(嫩00克,紅糖適量。

製法

1.將桃仁洗淨,用沸水燙過後剝皮,研碎;蓮藕洗淨後切薄片。

2.將桃仁、藕片同放沙鍋內,添適量水,煮約30分鍾調入紅糖即可(吃藕,喝湯)。

特點

湯清味甜。

功效

涼血、活血化瘀。適用於產後血瘀發熱。

桃仁蓮藕湯

原料

桃仁10~15克,大米75克,紅糖適量。

製法

1.將桃仁洗淨,用沸水燙過後去皮,搗爛如泥,在碗內加水研汁,去渣取汁。

2.將大米淘洗幹淨,放沙鍋內,添適量水,用文火煮至粥稠米爛時倒入桃仁汁,再用紅糖調味即可(空腹熱食)。

特點

粥稠,微甜。

功效

活血去瘀。適用於產後血瘀發熱。

桃仁紅花後粥

原料

大米100克,桃仁15克,紅花10克,紅糖適量。

製法

1.先將桃仁洗淨,用沸水燙過,去皮後剁碎如泥;與紅花一並放入沙鍋內,水煎30分鍾,去渣,取汁留用。

2.將米淘洗幹淨,放鍋內添水,用旺火燒開,倒入桃仁、紅花汁。用文火煮至米爛粥稠時用紅糖調味(早、晚各1次,溫熱食)。

特點

粥稠,米爛。

功效

活血化瘀。適用於產後血疲發熱。

生地麥冬知母粥

原料

大米100克,生地、熟地各15克,麥冬、白芍、知母各9克,地骨皮、鱉甲各12克,甘草3克,紅糖適量。

製法

1.將上8位中藥放紗布袋內,紮緊袋口,用文火煮20分鍾後撈出藥袋不要,藥汁待用。

2.將大米淘洗幹淨後放入沙鍋內,添適量水,燒開後撇浮沫,倒入藥汁用文火煮至米熟爛粥稠,用紅糖調味即成(早、晚空腹食用)。

特點

米熟粥稠。

功效

滋陰、清熱、養血。適用於產後陰虛所致午後熱甚、兩頰紅赤、口渴喜冷飲等。

蘇葉薑糖飲

原料

蘇葉、生薑各5克,紅糖適量。

製法

將生薑、蘇葉洗淨後均切成細絲,放瓷杯內,放入適量紅糖,用沸水衝泡,浸10分鍾以後即可飲用。

特點

清淡、微甜。

功效

發汗解表,散寒健胃。適用於產後風寒感冒。

銀花蘆根飲

原料

銀花30克,蘆根,薄荷10克,紅糖適量。

製法

將銀花、蘆根先水煎30分鍾後放入薄荷葉煮沸(約35分鍾後去渣,其汁用紅糖調勻即可飲用(溫熱飲,代茶)。

特點

湯清味甜。

功效

清熱解毒。適用於產後發熱較重的風寒感冒。

五神茶

原料

荊芥、蘇葉、生薑各10克,熟地黃15克,紅糖適量。

製法

將荊芥、蘇葉冼淨,與熟地黃、生薑一起放入沙鍋內,添水,用文火煎30分鍾,取汁去渣,用紅糖調味即可(代茶飲,病愈即停)。

特點

湯清微甜。

功效

發汗解表。適用於產後風寒感冒發熱。

清蒸鱔魚豬肉

原料

黃鱔250克,豬肉100克,醬油、料酒、精鹽各適量,蔥段、薑片各10克,味精少許。

1.去黃鱔肉洗淨後切片;豬肉去筋膜,洗淨後切片。

2.將黃鱔肉、豬肉同放蒸碗內,放醬泚、料酒、精鹽、味精,撒入蔥段、薑片,上屜蒸熟即可。

特點

魚、肉鮮香。

功效

益氣補血。適用於產後氣血虧虛、五髒虛衰、麵色蒼白、多汗心悸等症。

牛肉小麥湯,

原料

鮮牛肉250克,北芪、浮小麥各30克,淮山藥15克,大棗10個,薑7片,蔥段10克,精鹽、胡椒粉各適量。

製法

1.將牛肉去筋膜洗淨,切成薄片;北芪、淮山藥洗淨後切碎,與浮小麥同裝入藥袋內,紮緊袋口;棗洗淨去核。

2.將牛肉片、藥袋、棗、蔥段、薑片同放沙鍋內,放適量水,用旺火燒開後撇淨浮沫;轉文火煮至牛肉熟爛時撈出藥袋、蔥、薑不要,放入精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特點

牛肉酥爛,微辣。

功效

益氣固表,補脾健胃。適用於氣虛所致自汗症。

生地鮑魚湯

原料

鮑魚10個,生地15克。

製法

將鮑魚洗淨,與生地同放沙鍋內添水上火,煎至30分鍾即可(食肉,飲湯)。

特點

湯清淡。

功效

滋陰清熱。適用於產後陰虛所致盜汗症。

豆腐雞蛋湯

原料

豆腐衣2張,鵪鶉蛋8個,水發香菇25克,火腿肉25克,蔥末、薑末各10克,料酒、精鹽各適量,味精、香油各少許,花生油50克。

製法

1.將豆腐衣泡軟後撕成小片;鵪鶉蛋磕入碗內,加精鹽少許,調勻;香菇去蒂,洗淨後切細絲;火腿切末。

2.炒勺上火,放油,燒至七成熱,用蔥、薑末熗勺,倒入蛋液劃熟後放適量清水,燒開後放入香菇,調入料酒、精鹽,沸後下豆腐衣,放味精,撒火腿末,淋入香油即成。

特點

色澤美觀,味醇厚。

功效

養胃補虛,強身。適用於產後體虛、自汗、乏力等。

參芪鴿肉湯

原料

鴿子1隻,黨參、黃芪各20克,山藥30克,蔥段、薑片各10克,料酒5克,精鹽適量。

製法

1.將鴿子宰殺,去毛、內髒,洗淨。

2.取沙鍋一隻,放入鴿子,添水,再放黨參、黃芪、山藥、蔥段、薑片,調入料酒;上旺火燒開,撇淨浮沫,轉中火煮至鴿子肉熟爛時,用精鹽調味即成(食肉、飲湯)。

特點

湯清肉香。

功效

益氣健脾,補中和胃。適用於產後氣虛所致虛汗頻出、食欲不振、食後腹脹、氣短乏力等。

小麥牛肉粥

原料

浮小麥、生黃芪各30克,牛肉100克,大米50克,大棗10個,山藥15克,薑片、精鹽各適量。

製法

1.將牛肉去筋膜,洗淨後切薄片;大米淘洗幹淨;棗洗淨。

2.將浮小麥、黃芪、棗、山藥同放沙鍋內,添適量水,上火煎30分鍾後取汁去渣。,

3.淨鍋內放大米、藥汁、牛肉片、薑片,加適量水,用旺火燒開,撇浮沫,轉文火煮牛肉、大米熟爛、湯汁濃稠時用精鹽調味即成。

特點

肉爛湯稠。

功效

適用於產後體虛自汗。

黑豆小麥粥

原料

黑豆、浮小麥各30克,大米100克,大棗5個,紅糖適量。

製法

1.將黑豆、浮小麥、大米均淘洗幹淨;大棗洗淨後去核。

2.將黑豆、大米、浮小麥、大棗同放沙鍋內,加水,用旺火燒開後撇浮沫,轉文火煮至米熟爛湯汁濃稠時加紅糖調味即可(早、晚溫熱食用)。

特點

米爛粥稠,微甜。

功效

滋陰止汗。適用於產後陰虛盜汗。

浮小麥飲

原料

浮小麥30克,甘蔗葉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

將甘蔗葉洗淨,切碎後放入沙鍋內;浮小麥用文火炒黃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20分鍾後去渣取汁,用紅糖調味即可。

特點

湯清微甜。

功效

清熱養陰,生津止汗。適用於產後陰虛所致盜汗症。

烏梅玉米心飲

原料

玉米心30克,烏梅5克,紅糖適量。

製法

將玉米心洗淨後切碎;烏梅洗淨,與玉米心同放沙鍋內,水煎30分鍾後取汁,用紅糖調味即可。

特點

酸甜適口,代茶頻飲。

功效

益氣生津,斂陰止汗。適用於產後體虛、盜汗、自汗。

北杏燉雪梨

原料

北杏10個,雪梨1個,冰糖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