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千年等待為那般(1 / 3)

明太祖推翻大元朝建立大明朝後,以重典治國,更是建立了‘錦衣衛’特務機構,民間稍有風吹草動,動輒便抄家斬首,但因大戰方止,正是休養生息之際,天下才得享升平。然而這太平盛世的表像之下卻暗湧奔流,不說民間各路豪強暗中割據,倒是以實力為尊的修行界最為動蕩。傳聞正邪兩道為了傳說中的九部天書早以鬧得不可開交。

藍天白雲下,幽靜山林中,一個身軀嬌小少年站在山顛的一處臥石之上,眺首遠望,雖然風塵仆仆,但神色悠然自得,卻是在觀賞這一片山林的景色。

這少年約莫有十八九歲的模樣,身高隻有六尺,頗顯矮小,但因身板不甚粗壯,卻並不因身高而顯難看,反倒有一種恰到好處、本該如此的感覺。少年一身秀才打扮,模樣頗為和善憨實,一眼去就是坦蕩之人,但臉色稍顯白哲。左手輕輕搖擺著一般畫有山水風景的折扇,右手肩膊上挽著一個輕便的包袱,身邊也無伴讀書童。雖腰間駝有香草玉佩之類,卻分明就是一個窮酸秀才。

“三千貫二千石,一品官二品職,隻落得故紙上兩行史記,不過是重煙臥列鼎而食,雖然道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然這卻是死無藏身之地,敢向哪雲陽血染朝衣。”窮酸秀才觀賞了一會兒風景,大概是累了便盤坐於臥石之上吟出一段並不應景的話語。

“我李四雖心懷朝遊東海暮觀蒼梧之意,但父母遺囑卻難以違背。如若真做了道士出了家,到底還是不孝之子了也!難啊!難啊!!”

原來這窮酸秀才姓李名四,是大明朝統治下的子民,生在一個平民之家,父母是老年得子,對他愛護加倍,在他小小年紀便傾盡家產供他讀書,期望他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李四倒也爭氣,在九歲那年便考了個秀才,但此後卻再無進步。如今李四已年過十九,但依然是一屆秀才。他父母在他十六歲那年便相繼逝去,但卻留下遺囑說,讓他一定好好讀書,早日考取功名,如若不然就死不瞑目之類的話語。

這十幾年來,家中為供李四讀書早已一貧如洗,也虧他老父老母死得及時,不然怎麼也給李四找個媳婦。

李四在九歲那年考了秀才之後一直鬱鬱不得誌,漸漸對考取功名失去了興趣,偶然之下看了幾本誌怪筆記,便深深的迷上了黃老道學之中記載的那些玄之又玄的東西,更是在讀了好些黃老文獻之後竟然產生了出塵之心,要不是有父母的遺願壓著,他早不知是那家和尚還是道士了,成家立業這等與他心願相違背的事兒,他自然不會去做。

李四在父母逝去後,在家守孝了一年,之後便離了家,一直漂泊,遊蕩於名山大川之間,隻是每到鄉試才回家小住一段日子應付考試。今兒鄉試結束不久,他便又離開了家獨自來到這處名叫青丘山的地方遊玩。

在許多道教典籍的記載中,這是青丘山雖不是什麼靈氣逼人的洞天福地,但卻是風景優美的地方,事實確也如此。然而吸引李四來此遊玩的重要原因,並非此地的風景名勝而是因為這座山的名字經常在他夢中出現。特別是隨著他年齡的增長,這名字在他夢中出現的次數竟然越來越頻繁。

古人有雲: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些玄之又玄的意象讓李四躊躇了許多時日,一直不敢來這夢中時常出現的青丘山。直到近日,夢境變得越來越玄乎,李四終於忍不住這才心有戚戚的上路,今日終於到了這兒。

休息了一會,感歎了幾句,李四便再次登上臥石眺首遠望,這次他用上了自道教典籍中記載的尋龍點穴之法,心地默默計算了一下這青丘山的風水分布,卻不知道是因為他不得其法還是本該如此,他眼前的青丘山竟然沒有一處地方有龍虎之氣,也就是民間所說的適合埋葬的風水寶地。

“奇怪!此地當真奇怪!!書上有雲,天下之地,但凡三裏之內必有龍虎之氣,然這青丘方圓數十裏竟然沒有一處地方有龍虎之氣!這又是為何?莫非是我看錯了!”李四自看了那道教書籍,學了一些膚淺的尋龍點脈方法,也試驗了許多次看了許多地方俱都屢試不爽,想不到今天卻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