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二十年代的繁榮(1)(2 / 3)

這一切因素合在一起便使共和黨人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哈定獲得了61%的普選票,其中包括數百萬婦女的選票,他在除南部和田納西州以外的各州獲得勝利,以404對127張選舉人票而領先於考克斯。

共和黨人在國會選舉中也大獲全勝,在參議院比民主黨多23席,在眾議院多167席,從而恢複了他們的多數黨地位。選民們不僅拋棄了威爾遜和國際主義,也拋棄了進步主義改革運動。哈定的能力盡管有限,但他號召應該恢複的是“正常狀態,而不是各種濟世妙策”時,倒是說中了選民的心思。

來自俄亥俄州的沃倫·哈定,早年曾是一個小鎮政客和報紙編輯,他相貌英俊,性格隨和,其容貌和經曆令人回憶起他的舊日鄉鄰威廉·麥金萊。正如同麥金萊一樣,哈定似乎也代表著美國人所珍視的那些美德:純樸、和善、豪爽。他所受教育不多,是一個甘於平庸、惟命是從的政黨仆從,主張對一切盡量放手聽任,相信美國萬事都很順遂。他認為共和黨是唯一堪當治國重任的政黨,而該黨的老衛士們則積累了最豐富的政治智慧。他的仕途升遷一如麥金萊,總是受到各地黨魁和施恩圖報的朋友們的大力提攜,而哈定則是投桃報李,不令朋友們失望。

但是,與麥金萊不同,哈定在道義上非常軟弱,無力抗拒意願較強或忌憚較少者施加於他的影響,或者抵製他的朋友們的糾纏強求。

在哈定的內閣中,某些人是他政治上的契友,其餘的人則分別代表共和黨內的各主要派別。曾擔任過紐約州州長、最高法院法官的查爾斯·伊文斯·休斯任國務卿,一家重要農業雜誌的主編、艾奧瓦州的亨利·華萊士任農業部長,傑出的工程師、曾任戰後美國善後救濟總署署長的赫伯特·胡佛任商務部長,匹茲堡銀行家安德魯·梅隆被哈定挑選為財政部長,馬薩諸塞州的參議員約翰·魏克斯出任陸軍部長。新墨西哥州的艾伯特·福爾擔任內政部長,他與西部石油大亨們過從甚密。這些石油富豪們曾為哈定的競選活動捐助了大筆經費。

還有,哈裏·多爾蒂,他出謀劃策,為哈定入主白宮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他擔任了司法部長。

不過,哈定政府的大部分實際工作是在白宮的夜晚牌桌上和酒會上進行的。每次必有多爾蒂和福爾到場,有一位叫傑西·史密斯的也從不缺席,他是總統的朋友,但名聲太差。參加者尚有哈定的形形色色的密友和食客們。在哈定入主白宮後,他在家鄉俄亥俄州馬裏恩市所結交的酒肉朋友紛紛跑到華盛頓來找飯碗。外界不久就給這夥人起了一個綽號“俄亥俄幫”。已故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女兒艾麗斯有一次看見白宮總統的辦公桌上散置著幾副紙牌,斟滿威士忌酒的高腳玻璃杯,濃重的雪茄煙味,以及“俄亥俄幫”的人解開背心,圍坐在那裏,還把腳伸到桌子上,她不禁大吃一驚。當時,華盛頓K街第1625號的“小綠屋”實際上成為這個“俄亥俄幫”的總部。這幫政治上不稱職的家夥通過新任司法部長多爾蒂,在很大程度上非正式地控製了政府的政策。

他們拿政府的肥職美缺進行交易,賣出買進。每天訪問白宮的許多要人幾乎都要順便訪問一下此地,這些要人當中有國會議員、石油大亨、商業巨頭以及帶來成桶違禁酒的違法販運者,甚至在禁酒成為立法之時,“小綠屋”仍是那幫人背信棄義的場所。在這裏發生的肮髒的交易嚴重敗壞了哈定政府的聲譽,在他不到3年的當政期間,各種醜聞接連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