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鍍金時代的來臨(2)(2 / 2)

格蘭特總統一心希望兼並之事能成為自己外交領域的一個傑作,但他因缺乏政治經驗而飽嚐苦頭。格蘭特未和國會領袖及內閣成員商議,就於1869年7月派他的私人秘書奧維爾將軍到聖多明各調查兼並的可行性。奧維爾超越授權,帶回來一份兼並條約。格蘭特總統不顧這一不合規定的議事程序,將條約文本提交給內閣。內閣成員除國務卿菲什外,無不大吃一驚。在經過好長時間的沉默後內政部長雅各布·考克斯問道:“不過,總統先生,我們到底需要不需要兼並聖多明各?”

實際上格蘭特早已暗自做主了。他再次派奧維爾去聖多明各,以恰當的方式與聖多明各共和國重新談判。奧維爾依令行事,第二次返回時帶來一個新的條約,它使聖多明各成為美國的領土並宣布其12萬國民為美國公民,所有這一切的代價隻是150萬美元。聖多明各舉行了一次公民投票讚成兼並。1870年1月格蘭特頗為得意地把該條約呈交參議院。但他沒想到這事會遇到頑強的抵製。

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查爾斯·薩姆納和密蘇裏州參議員卡爾·舒爾茨是反兼並派的代表。他們認為,將一個新的信仰天主教的混血民族並入一個“種族問題已多得不能再多的國家”是極不明智的行動。薩姆納擔心占有聖多明各會威脅鄰國海地的獨立。“這些島嶼從氣候上,從占有情況和命運上說……都屬於有色人種,”他說,“我們不應該占有它們。對土地的貪婪絕不應該用作反對這個種族的權利。”

總統為遭到這樣的反對而惱火不已。為了使這項條約得以批準,他親自遊說參議員,強調兼並之後的美國資本、企業和製度會輸往那個島國,對聖多明各和海地的黑人均有好處。格蘭特私下裏用尖刻的語言指責薩姆納。這使總統和參議員之間的矛盾加劇了。1870年6月30日,參議院以28票對28票否決了這項條約,有19位共和黨參議員和9名民主黨參議員投了反對票。

對此,格蘭特耿耿於懷,作為報複,他解除了薩姆納的追隨者約翰·莫特利的駐英公使的職務。由此使格蘭特和薩姆納的公開鬥爭變得更加激烈。在1870年冬的一次講演中,薩姆納參議員嚴厲指責格蘭特,說他步皮爾斯·布坎南和約翰遜的後塵,一心想著獲取聖多明各。但薩姆納的演講沒有得到多數議員的支持,參議院最終罷免了他外交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但格蘭特以後通過參、眾兩院聯合決議的辦法來完成兼並聖多明各的努力也失敗了。“聖多明各插曲”反映出格蘭特對外交事務的了解是膚淺和幼稚的,它使共和黨內產生了裂痕,這一裂痕到了1872年便擴大為徹底的分裂。

秘密妥協,海斯入主白宮

1876年,適逢美國獨立100周年,又恰是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之年。全國各地在舉行各種熱鬧非凡的慶祝活動的同時,又展開了一場緊張而又激烈的選舉運動。由於格蘭特執政時期大量貪汙受賄的腐敗行為的曝光,所以改革就自然作為競選運動的主題出現了,象征著分贓製和腐敗的“格蘭特主義”已遭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唾棄。

為了使自己的總統候選人在美國獨立100周年這個意義重大的時候獲得勝利,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在努力物色合適人選。民主黨人通過提名紐約州的塞繆爾·蒂爾登為總統競選人昭示全國自己重視改革問題的意圖。蒂爾登作為紐約州民主黨的主席,曾調查了數起貪汙受賄和營私舞弊的醜聞,特別是蒂爾登因摧垮了紐約州特大貪汙團夥———“特威德集團”而名聲大震。1874年,他競選州長勝利後,就著手揭露一個“運河集團”的陰謀活動。這個集團虛報一份維修運河的合同來欺騙紐約州。蒂爾登在國人心目中成了一位了不起的改革家。1876年他的競選綱領有12次提到“改革”一詞。該競選綱領宣稱,隻有民主黨的勝利,才能把國家“從腐敗的中央集權製下拯救出來。這個中央集權製連累了10個州的專製和貪婪的提包客政府後,再把聯邦政府部門搞得千瘡百孔、毫無能力、揮霍浪費和充滿欺詐。”它提出結束南部重建、推行文官製改革等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