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概論(五)(1 / 2)

三、藥粥的應用範圍

藥粥的應用較為廣泛,簡要地說,既可以防病治病,又可以作病後調理。具體應用範圍,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應用藥粥預防疾病

以藥粥預防疾病,古人早有實踐,用法頗多,效果理想。例如,唐代孫思邈《千金翼方》中就載有用米皮糠煮粥,預防腳氣病複發;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胡蘿卜粥,可以用來預防高血壓;《泉州本草》中有用荔枝粥預防口臭;《食物療法》一書介紹,常吃玉米粉可以預防心血管病;近來還有薏苡仁粥預防惡性腫瘤;入冬時節經常吃羊肉粥(《飲膳正要》)、生薑粥(《兵部手集方》)以增強自身陽氣,提高抗寒能力,預防慢性支氣管炎的發作,等等。此外,群眾中至今還有用綠豆粥預防中暑的良好習慣。應用藥粥預防疾病,既包含著藥物預防的效果,同時,又起到扶助正氣,增強人體抗病力的作用,具有“祛邪安正、扶正祛邪”的雙重意義。

應用藥粥預防疾病,還具有單純使用中西藥物所不可能有的優點。因為藥粥是米與藥煮成的稀粥,老幼鹹宜,易於服食,既不受療程的限製,又便於長久服食,且無不良反應,寓預防於平素飲食之中。

(二)藥粥可作為急性病的輔助治療

在治療某些急性病時,如配合服食適當的藥粥,療效更為理想。古代有不少藥粥,就是專門用以治療急性病的食療方。例如,宋代《太平聖惠方》中的發汗豆豉粥,是治療“中風、傷寒壯熱、頭痛”的藥粥大複方;《聖濟總錄》中的竹葉粥,是治療“發背癰疽,諸熱毒腫”的急性外科藥粥方;《粥譜》中的茵陳粥是用於“療黃病”,專治急性傳染性肝炎的粥方;《食物療病常識》中神仙粥用於治療急性“四時疫氣流行”等;石膏粥是治療急性發熱疾病,症見壯熱煩渴,汗出多飲的;馬齒莧粥是治療急性腸炎、痢疾的。這些藥粥都是治療急性病的效方,既可單獨使用,也可作為治療急性病的輔助食療,都可以收到滿意的效果。

(三)藥粥適用於慢性病的自我調養及病後調理

慢性病患者,由於抗病能力低下,往往不能速愈。長期采用中西藥物治療,不僅服用麻煩,而且有些藥物還有一些不良反應,有些慢性疾病還不能單純依靠藥物來解決問題,所以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對此若能按中醫辨證要求,選擇針對性的藥粥治療頗為適宜,並能降低某些藥物的胃腸道反應。堅持長期服食,慢慢自我調理,可以收到藥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嶽美中教授的複方黃芪粥治療慢性腎炎,長期服用對消除蛋白尿頗有裨益。再如長期高血壓的患者,可以經常吃些決明子粥、芹菜粥、木耳粥;而糖尿病的患者若長期服食玉米粉粥、葛根粉粥、山藥粥,不僅解決了飲食問題,還起到治病的作用,真可謂一舉兩得。又如對老年人慢性便秘,分別不同情況,給予鬆仁粥、芝麻粥、肉蓯蓉粥,效果也很理想。患有慢性腹瀉的老人,經常吃些山藥粥、扁豆粥、薏苡仁粥,療效頗著。

疾病愈後,邪氣已去,元氣未複,或餘邪未淨,正氣已傷,此時全身功能減退,胃腸薄弱,消化力下降,若以藥粥調養,對於調整胃氣,恢複元氣,消除餘邪,較為適宜。如高熱病後,舌幹口渴,若以養陰清熱的中藥煮成藥粥作為善後治療,極為合適。常選用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的葛根粉粥、生蘆根粥、竹蔗粥等。又如高熱雖退,仍感口渴,幹咳,吃些沙參粥、天花粉粥,既可止咳,又能養肺,有利於身體的盡快恢複。總之,要辨清不同的病情,選食不同的藥粥,可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