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維生素是人體六大營養要素之一。目前發現的維生素有60多種,多已能人工合成。臨床主要用於補給維生素缺乏症及補充特殊需要,也可作為某些疾病的輔助用藥。但不應把其當作營養品而不加限製的使用。本章應掌握各類維生素的特點及用途。
第一節 脂溶性維生素
一、基本要求
【考點】分類、結構特點、作用機製、構效關係、立體異構和代謝特點
主要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等。結構特點、作用機製、構效關係、立體異構和代謝特點詳見下列各藥。
二、常用藥物
【考點1】維生素A醋酸酯、維生素D3、維生素E的化學名、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和用途
1.維生素A醋酸酯
(1)化學名:(全反式)-3,7-二甲基-9-(2,6,6-三甲基-1-環己-1-烯基)-2,4,6,8-壬四烯-1-醇醋酸酯。
(2)理化性質:
①黃色菱形結晶,不溶於水,易溶於乙醇、氯仿和乙醚。
②化學穩定性比維生素A好,通常將其溶於精製植物油中供藥用。它在體內經酶催化水解生成維生素A。
③維生素A結構中含不飽和雙鍵,對紫外線不穩定,易被空氣氧化,氧化的初步產物為環氧化物,加熱、重金屬離子可加速氧化。因此應裝於鋁製容器內,充氮氣密封置涼暗處保存。
④維生素A結構中含烯丙型醇,對酸不穩定,遇Lewis酸或無水氯化氫乙醇溶液,可發生脫水反應,生成脫水維生素A,活性僅為維生素A的0.4%。為增加維生素A的穩定性,常將維生素A製成醋酸酯或棕櫚酸酯供藥用。
⑤維生素A溶於氯仿後與三氯化銻反應即顯藍色,漸變成紫紅色,可供鑒別。
(3)用途:維生素A具有促進生長、維持上皮組織例如結膜、角膜、皮膚等的正常功能,並參與視紫質的合成。臨床用於維生素A缺乏症,例如夜盲症、幹眼病、角膜軟化、皮膚粗糙等。
2.維生素D3
(1)化學名:9,10-開環膽甾-5,7,10(19)-三烯-3β-醇。又名膽骨化醇。
(2)理化性質:為無色針狀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遇光或空氣均易變質。在植物油中略溶,水中不溶,乙醇、丙酮、氯仿或乙醚中極易溶解。
(3)用途:維生素D3本身無活性,在人體內經代謝轉變為1,25-二羥基維生素D3(CaLcitrioL,骨化三醇)發揮藥效,具有促進腸道鈣吸收及動員骨鈣的作用。1,25-二羥基維生素D3是維生素D3的活性形式。
3.維生素E
(1)化學名:(±)-2,5,7,8-四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烷基)-6-苯並二氫吡喃醇醋酸酯。又名α-生育酚醋酸酯,中國藥典收載的維生素E即為本品。
(2)理化性質:
①為微黃色或黃色透明的黏稠液體。幾乎無臭,易溶於乙醇、丙酮、氯仿、乙醚、石油醚,不溶於水。
②結構中含有3個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活性。目前供藥用的維生素E是人工合成的外消旋體。
③結構中側鏈上的叔碳原子(C-4′,C-8′,C-12′)易被氧化,遇光顏色變深。
④與氫氧化鉀溶液共熱時,水解得到α-生育酚,與三價鐵離子作用,則被氧化成對-生育醌和亞鐵離子,後者與2,2′-聯吡啶作用生成血紅色的絡離子,以此進行鑒別。
⑤維生素E實際上不受空氣和紫外線的影響。在沒有氧的條件下,於酸溶液和堿溶液中回流,水解為遊離的消旋α-生育酚。有氧存在的條件下,一旦生成消旋α-生育酚,將迅速氧化成醌。這種氧化反應在堿性溶液中進行的更快。
(3)用途:用於習慣性流產、不育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亦可用於心血管疾病、脂肪肝、新生兒腫硬症的輔助治療,還可延緩衰老等。
【考點2】阿法骨化醇、維生素D2、維生素K3的化學結構和用途
1.阿法骨化醇用途:適用於老年人補鈣。具有促進血鈣值的正常化和骨病變的改善作用,對骨質疏鬆症產生的腰背等疼痛及骨病變,具有明顯改善作用。
2.維生素D2用途:與維生素D3類似。具有抗佝僂病作用。
3.維生素K3用途:主要用於凝血酶過低症、維生素K缺乏症及新生兒出血症的防治。但較大劑量時可致新生兒、早產兒溶血性貧血、高膽紅素血症及黃疸。本品有鎮痛作用,適用於膽石症、膽道蛔蟲引起的絞痛,但有引起溶血性貧血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