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雲自個靜心養傷,也不理會王民怎麼鬧騰,反正他傷一好就會離開。
覺醒者的恢複力比普通人強很多,而且賀雲的天賦還是體製強化類的,恢複的速度遠遠快於一般人,五天之後,除了左臂和心口之外,都沒有問題了。
這些天他不斷的在腦中整理自己所學了,還不是翻看白老刁留下的一些書籍,想不到這老刁還留下好多好東西。
賀雲看著最順眼的就是手中的苗刀,當日他就狠狠的嚐到過此刀得厲害。
剛開始,賀雲就認定白老刁拔出這把刀是苗刀,這是因為他也是愛刀的人,曾無意中在網絡上看到過一張苗刀的帖子,幾個傻逼在帖子上信誓旦旦的說苗刀就是倭刀,結果被一群憤怒的石頭猛砸狂轟,賀雲才開始查閱苗刀的資料,並一直暗暗關注它。
苗刀,又稱“禦林軍刀”,意思並不是苗族的刀,創製於西漢初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是中國冷兵器時代先進兵器之一。它刀長五尺,刀身修長,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並可單、雙手交換使用,這樣便於發揮腰背整體力量。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疾速淩曆、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勢如破竹,殺傷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比。
苗刀在中國漢代就有其雛形,在中國曆史上古稱長刀,在唐代的標準裝備中,能看到大量的佩刀和陌刀。早在三國時期,在回贈日本國的物品中就有五尺長刀,後隨中日文化交流,苗刀傳入日本。
所以苗刀TMD不是小日本的倭刀,是倭刀他爺爺,賀雲每每想到自家的刀被小日本拿去發揚,心裏就不是滋味,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自家的苗刀?
從知道苗刀的曆史後,賀雲就一直想要找把苗刀,可總是都未能如願,這也是他第一眼就認出白宇森抽出的刀是苗刀。
這把刀年代絕對久遠,沒有護手,看紋路,刀柄和刀鞘都是一段木頭刻下來的,要是沒有猜錯的話這段木頭應該是鐵檀樹。
鐵檀樹心材黃褐色至紅褐色,久置於大氣中就會變成黑色,具有光澤,結構細且均勻,耐腐性也很強。它比普通鋼鐵也要硬一倍,十分硬重,所以入水即沉。即使長期浸泡水中,其內部也能長期維持幹燥。
賀雲敲起來有“梆梆”的聲音,用匕首在不起眼的地方劃了一下,沒有留下半點痕跡。
刀柄比較上,雙手握住後,還能餘下一拳的距離,柄上刻著鱗狀樊序,使人能夠更牢的握住它。
刀鞘沒有什麼銘刻處理,隻有顯出的木段紋路,渾然天成,身上還被纏了好圈舊麻,看上去很陳舊。
刀身一米多,沒有任何修飾,隻有刀背上刻著兩個樊文,一個形似‘大’字,另一個賀雲看不明白,此刀全身漆黑,除了鋒利的刃部意外不透一絲光澤,唯一與普通苗刀不同的地方就是,刀背厚,一指頭的刀背,這是的刀更加沉重,而且刀用的不是一般的鐵料,除去刀鞘就有五十多斤,如果加上黑檀木的刀鞘一共是七十多斤,普通人肯定是玩不起來的,而賀雲卻是愛不釋手。
他兩次都次麵臨險地都是因為手中沒有趁手的武器,現在得到了這樣一把寶刀,還是一直想要的苗刀,怎能不高興。
若是身懷寶刀而不練刀法,那就是徹底埋沒了手中的利刃。
白森宇也平時也鑽研刀道,所以在他的屋子裏倒是找到幾本刀譜,賀雲就成天抱著他們看,是不是還抽出身上的苗刀擦拭、比劃兩下。
不過刀譜上講的卻看得頭大。
(1)基本刀法:砍、撩、挑、截、推、刺、剁、點、崩、掛、格、削、戳柄、舞花。
(2)基本步型:歇步、虛步、弓步、馬步、插步、並步、前點步、後點步、獨立步。
(3)基本步法:跳步、疾絞連環步(拖拉步)、上步、退步、跟步。
真不知道白老刁是怎麼看的下去,沒從小練起,抱著本秘籍也學不明白。
看到刀譜上的內容,賀雲就不得不感歎,中國武術果然是博大精深,不過現在真正身懷絕學的又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