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劉伯堅的故事(2)(1 / 3)

1930年4月,馮玉祥聯合山西的軍閥閻錫山及其他軍閥勢力,展開反對蔣介石的中原大戰。半年後,馮玉祥大敗,其主力部隊在河南鄭州等地被蔣介石收編為第二十六路軍,由原來馮玉祥的親信將領孫連仲指揮。當時,蔣介石盡管收編了這支部隊,但對其百般歧視,士兵的月餉隻有蔣介石嫡係部隊的一半。對此,第二十六路軍的官兵很不滿意。

1931年初,蔣介石調集部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二次"圍剿"時,也把第二十六路軍調到江西,配置在進攻紅軍的前沿陣地宜黃、樂安一帶。誰知同紅軍交手的第一仗就遭到重大損失。後來,第二十六路軍被推到江西寧都,實際上已陷入紅色區域的包圍之中,薪餉沒有保障,士兵水土不服,瘟疫蔓延,幾個月中就有數千人染病。擔任第二十六路軍參謀長的趙博生對蔣介石"圍剿"紅軍的做法十分不滿,為了拯救這支部隊,他更加懷念老政治部長劉伯堅,希望找到劉伯堅,找到共產黨。

趙博生曾經派一名參謀到上海去找劉伯堅,但因當時上海處於嚴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共產黨的活動極其秘密,這名參謀沒能找到劉伯堅。

這時候,第二十六路軍第七十三旅旅長董振堂也在尋找劉伯堅。董振堂認為,像劉伯堅這樣的共產黨人是做人的楷模,因而千方百計打聽劉伯堅的下落,但卻毫無音訊。一天,董振堂發瘧疾,躺在床上,一位中校團副來看他,他突然坐起來,說:"我們去找劉伯堅吧。"

"聽說劉伯堅在上海。"

"那就到上海去找,趕快找,不能等待。"

不久,董振堂果然派一名參謀到上海去找共產黨,再三囑咐:一定要找到劉伯堅。

在上海的中共臨時中央對第二十六路軍的情況非常關心,特地派從蘇聯回國不久的朱瑞到中央軍委兵運科工作,負責對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等部隊進行策反工作。董振堂派出的參謀劉振亞在上海見到了朱瑞和原西北軍的王超、袁漢澄、李肅,當他到處尋找劉伯堅時,黨中央派人告訴他,劉伯堅就在江西蘇區,有事可以到江西去找劉伯堅。黨中央還決定派王超、袁漢澄、李肅同劉振亞一起到第二十六路軍工作。

後來,趙博生看到第二十六路軍內中共特別黨支部的一封信後,誠懇地說:我趙博生有誌革命已久,苦於無人領導。我曾到上海,渴望找到劉伯堅部長,結果沒有找見。現在我沒有別的話說,就是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不久,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孫連仲和第二十七師師長高樹勳先後離開第二十六路軍,趙博生以參謀長的身份代行孫連仲的職權。這以後,中共中央加強了促進第二十六路軍起義的工作,劉伯堅受中央軍委指派,同左權、王稼祥和袁漢澄一起,攜帶無線電台,到彭湃縣蘇維埃政府,同趙博生的部隊聯係。

1931年12月12日。夜已經很深了,劉伯堅卻絲毫沒有倦意。明天,第二十六路軍就要進行暴動了,一萬多官兵的革命行動成功與否,關係重大呀!劉伯堅正在思考,突然,第二十六路軍袁漢澄、郭如嶽、盧壽椿等人急急忙忙地走進來,說:劉部長,暴動情況有變化。

什麼變化?劉伯堅站起來。

這一問,把來人問急了,他們你看我,我看你,好半天才說出剛剛發生的情況。原來,這天晚上,趙博生、董振堂、袁漢澄等人正在秘密商議舉行起義的有關問題時,突然傳來一個消息,南昌方麵已經把第二十六路軍的二萬套棉軍衣和11月份的薪餉送到廣昌,很快就可以運到寧都。第二十六路軍官兵很想把這批物資和薪餉弄到手,為此還派第七十四旅旅部副官連夜趕到廣昌,催促騾馬大隊把棉衣和薪餉趕快運到寧都。

劉伯堅得知這一情況,很快與左權、王稼祥等人商量,同意暴動推遲一天。

1931年12月14日,寧都起義順利成功。當第二十六路軍一萬七千多官兵在趙博生的帶領下,浩浩蕩蕩來到蘇區時,劉伯堅早已帶著一批少先隊員,打著紅旗和火把,在路旁等候了。

你們看,那不是劉部長嗎?劉部長來接我們了。官兵們看見劉伯堅,紛紛迎了上來。

劉伯堅緊緊握住趙博生的手,說:昨晚,我一夜都沒有睡覺,我真替你們擔心,以為你們會有犧牲呢!列寧講過,暴動的時機成熟了,一分鍾也不能延誤。現在我們勝利了。

趙博生哈哈一笑,說:讓蔣介石通緝我吧,我這幾根骨頭是屬於蘇維埃的了。

這天晚上,劉伯堅和趙博生一起討論修改了《原國民黨二十六路軍於寧都起義後加入紅軍宣言》,並通過電台向全國播發這份宣言。

16日上午,部隊向石城縣的秋溪、龍崗一帶開進前,劉伯堅來到隊前,代表中共中央軍委向起義官兵宣讀了把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的命令,宣讀了毛澤東、朱德任命紅五軍團及其所屬各軍領導人的委任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