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子(1)(1 / 2)

陵墓被盜說乾隆隨葬珍寶多是些字畫、書劍、玉石文玩等,大致是不會錯的,但這些珍玩究竟包括哪些無價之寶,至今竟沒有一個人說得清。

乾隆皇帝無疑是中國曆史上影響深遠,而功過卻很難說清楚的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在他去世一百三十年後,竟未能逃脫身首異處、暴屍荒原的悲慘下場。這並非後人出於政治目的或民族仇恨幹出來的瘋狂之舉,卻要歸咎於他那金碧輝煌陵墓中的財寶引動了盜陵者的貪欲。

地宮寶藏知多少

1928年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東陵盜案,東陵十數座陵寢雖都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壞,但其中獨有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被徹底洗劫,不僅墓中珍寶被盜掠一空,而且帝後們的屍骸被毀,肢體零散,其情狀慘不忍睹。對此,人們難免議論紛紛,甚至有人加以附會譏誚。其實,乾隆、慈禧之所以於身後落得個劈棺揚屍的下場,直接的原因不過是他們墓葬中的財寶出奇地豪奢。

裕陵於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動工興建,乾隆十七年十月地宮完成,全部"萬年吉地"工程前後延續十數年,規製雖不及順治孝陵宏偉,但建築精美絕倫,堪稱清陵之冠。其地麵建築主要有神功聖德碑亭、隆恩門、隆恩殿、玉帶橋、明樓、寶城等,在隆起的寶頂之下,則是拱券砌成的地宮。

裕陵地宮乾隆的金棺中究竟隨葬了什麼稀世奇珍,張述孔先生所寫《流氓軍閥張殿英》一文有如下概略的描述:

據當時曾經進入乾隆墓中的人說,墓中隧道全用漢白玉砌成,有石門四進,亦全係漢白玉雕製。寢宮為八角形,上覆圓頂,雕塑九條金龍,閃閃發光。寢宮麵積約與故宮的中和殿相等。乾隆的棺槨是用茵陳木製成的,安放在一個八角井的上邊。兩座墳墓中殉葬器物,除金銀元寶和明器外,都是些罕見的珍寶。……乾隆的殉葬品都是一些字畫、書劍和玉石、象牙、珊瑚雕刻的文玩及金質佛像等物,其中絹、紙製品都已腐朽,不可辨認。

上述記述或許有不確之處,但說乾隆隨葬珍寶多是些字畫、書劍、玉石文玩等,大致是不會錯的,但這些珍玩究竟包括哪些無價之寶,至今竟沒有一個人說得清。

東西陵之分

"十全天子"--乾隆皇帝安眠在他的祖父康熙和曾祖父順治的身旁,他的陵墓名為"裕陵",是清東陵陵墓中的一座帝陵。

清朝皇帝後妃的陵墓區大致分為三處:祖陵、東陵和西陵。

祖陵是指清朝發祥地奉天一帶的永陵、福陵和昭陵。永陵在興京(原名赫圖阿拉,今為遼寧省新賓縣)城西北十裏啟遠山南麓,那裏埋葬著清朝奠基人努爾哈赤六世祖孟特穆(猛哥帖木兒),即"肇祖原皇帝";曾祖福滿,即"興祖直皇帝";祖父覺昌安,即"景祖翼皇帝"和父親塔克世,即"顯祖宣皇帝"。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皇後的陵寢,在盛京(今遼寧沈陽市)城東北二十裏天柱山麓。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及其皇後的陵寢,在盛京城西北十裏隆業山麓。坐落在關外的清祖陵又總稱為"盛京三陵"。

乾隆裕陵所在的東陵相傳是清入關後第一代皇帝順治親自選定的。順治選定的陵址位於直隸遵化豐台嶺主的南麓,這裏係太行山餘脈,"一峰柱笏,狀如華蓋",氣勢非常宏偉。這塊風水寶地南北長一百二十裏,東西寬六十裏,在其上建築的第一座規模宏大、體係完整的陵寢即順治皇帝的孝陵。康熙皇帝去世後,葬在孝陵之東、昌瑞山的左麓,是為"景陵"。至此,孝、景二陵所在之昌瑞山陵墓區尚無東陵之稱。

雍正皇帝即位後,據他自己說,"原欲於孝陵、景陵之旁卜擇將來吉地",即在昌瑞山麓選擇百年後的陵址,隨即在九鳳朝陽山找到一塊"吉壤",雍正以為其地近依孝陵、景陵,遂命怡親王允祥主持籌劃在那裏修建陵墓。但是,很快又發生了變化,據"精通堪輿之臣工"再加相度之後,認為九鳳朝陽山吉壤"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沙石,實不可用",最後改變了在昌瑞山祖、父陵墓之旁選擇"萬年吉地"的初衷。所謂"精通堪輿之臣工"到底指誰已不得而知,但選定陵寢新址在易州(今河北易縣)的則是怡親王允祥和總督高其倬,為此雍正日後對他們感念至深,稱易州泰寧山太平峪"上吉之地"係怡親王"親自相度而得",不難看出,雍正對新選的"萬年吉地"非常滿意,但此地遠離祖陵,他又不能不顧慮宮廷內外輿論,於是在雍正七年十二月降諭征詢大臣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