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詭(1 / 3)

肅郡王這幾日的作為讓秦中嶽險些氣吐血。

四處會友,探親,而且不但自己一人,還帶著文代荷雙雙出宮,這無疑是將他的話全當成屁給放了!

不但不從,反而還相背而馳,這兩日見的人恐怕比之前幾年還要多。

肅郡王的如此做法,讓秦中嶽更覺得南方軍令牌就在他的手中,如若不在,他哪裏敢如此囂張狂妄的與他作對?

旁日連句頂撞的話都不敢說,而那日卻接二連三的讓他噎住。

每每想起,秦中嶽都氣的牙根兒發癢,卻又因祈家人在此無暇顧及肅郡王。

如若張揚開來,被祈家人得知太後將南方總軍令牌傳給了肅郡王,他的這一番作為不全都瞎了!

三日叩祭大禮就快完成,秦中嶽知再不與祈家人明言軍令一事便為時已晚,而他也心中篤定,肅郡王此時不會主動將南方軍令端出,否則別說入不了他的手,定會被明啟帝拿去,他這軍令是在為明啟帝死後保命而用,那他如今可否以假亂真蒙混過去?

秦中嶽正思忖之時,皇宮的鳴鍾響起,叩祭大禮結束。

祈家人從“安和宮”中而出,未等一旁的小太監上奏明啟帝設下宮宴等候,秦中嶽搶先一步道:

“兩位表叔父與表兄、表弟大禮完成,宮宴還有些許時辰才開,不如先至本宮那裏吃幾杯茶歇歇再去,可好?”

秦中嶽這話雖未明說,但祈家人心中已很明白。

這無疑就是欲談軍權一事,否則這兩耳不聞政事、兩手不抓民智的太子,哪會殷勤的跟隨他們如此之久?

雖是遠在南方,可祈家並非對涅粱城一無所知,興許連明啟帝都不知,太後與祈家的密信在這兩年越發的頻繁。

其中交待的最重要的事無非是這軍權不能離手,她自會派人相接。

雖未指明接軍權的人是誰,但祈家人都知,此人不會是太子秦中嶽。

這並不用仔細推敲,而是隨想可知,如若是傳給秦中嶽,還用囑咐軍權不能離手嗎?祈家還用以此自保嗎?

祈華震屢屢看到太後的那些密旨,都跪地朝信叩拜,沒有太後,祈家無此輝煌的一日,可太後離去,他立即召集祈家人聚集商議,齊心得出一個結果,那便是不能以“保命”為目的,要以“傳代”為宗旨。

故而此次要至涅粱叩祭太後,祈華震特意親自前來,一是要看明啟帝對祈家有何態度,二則是看這位太子是否真如傳言那般,是一虛偽昏庸的鼠輩。

可三日遠觀,祈華震心中得出一個結論,秦中嶽不僅是一虛偽懦弱的鼠輩,還是一口蜜腹劍的惡狼。

祈華震可乃祈家家主,這些並非需用特例事情舉證,單是察言觀色便可瞧得出。

故而秦中嶽在此時相邀,祈華震沒有那股子心思與他周旋,而是上下打量半晌,直接言道:

“太子殿下有何吩咐自可明說,不必繞圈子了,你不覺累,老臣都累。”

被如此劈頭蓋臉的揭穿,秦中嶽怔然尷尬,顯然沒預料到祈華震這老匹夫會如此直接,更是對他無半點兒尊崇之意。

嘴角微抖,秦中嶽看著身邊的人,擺手讓其退下,顯然也在等祈華震如他這般讓手下退後,可祈華震根本沒如此,反而道:“老臣的人都是信得過的,太子殿下盡可吩咐。”

秦中嶽咬著嘴,心中恨不能把祈華震給卸了八塊兒,可臉上依舊笑著道:

“南方總軍令牌在本宮手中,太後臨死之前交於本宮,可南方如今態勢本宮卻一無所知,還望叔父能細說講解一番,也讓本宮心中有個章程,這並非要叔父交上權來,而是本宮不得違背太後遺願,也多少要心中有數,還請叔父諒解。”

秦中嶽說罷還拱手還禮,篤定主意以假亂真,不過這祈華震不肯與其到“延慶宮”,讓秦中嶽少了幾分布置,心中忐忑,可卻硬裝著淡定,臉上的笑意更燦幾分,直勾勾的看著祈華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