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再多的不適應,流光總是自顧自地似水而逝、不會輕易逆轉、也不會有片刻停息。

轉眼間每個人的生活都似乎從一種混亂無序的狀態走上正軌,除了時常受一些小的困擾牽絆、諸事頗不順心的王泉跟茄隅。

看看身邊的人、不僅沒有一點“懷舊”情緒、還積極加入到各種社團和組織裏。真不知道那些人怎麼就能夠迅速打成一片、跟周圍的一切融為一體!才沒幾天呢、喬飛當了體育委員、孫揚更是全票當選班長、一下子官居一品。這樣一來,寢室就變得很冷清,常常是剩餘的兩個大男孩四目相對、兩兩無語!也對,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頂過了比較新奇的頭兩天、那還有那麼多可聊的話題?!

沒人“救場”的時候、茄隅寧願從一開始就保持緘默、免得話說到一半再尷尬地“凍死”在那裏!

真搞不懂這是不是也算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不然同時遭遇了全新的環境、為什麼那兩個人可以風光無限、每天都過得那麼滋潤哩?!好在人都有一種“底線”心理,王泉跟自己情況也差不多、足見“遲鈍”一點也是可以原諒的。

或許也正因為換了王泉作標杆,盡管“不加修飾”地聊上幾句都越加費勁、但是茄隅打心底裏認同了他單純的個性、因而渴望在這個全新的環境裏更他做朋友、同他親近。

都說物以類聚,兩人之間的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類比。好的願望固然值得肯定,但是無論怎麼努力、兩人之間好像就是培養不出一種默契。當然嚴格地講,兩人本就不是同一種情形,王泉到底是農村來的、隻是無法適應都市的快節奏跟驟然寬鬆的校園環境、基本生活還是可以自理。但是茄隅就慘了、自小就比較受照顧、養成了嚴重的依賴性;現在發現沒人安排每天的生活了、突然有些失去生活重心。

天啦、沒有喝的水了!

天啦、鞋子刷不幹淨!

天啦、這麼多衣服怎麼洗?!

……

茄隅對精彩豐富的生活並沒有太多期許,但是生活總是不斷給他出新的難題。

撇開這些不說,人在異鄉、最難克服的恐怕還是內心的孤寂,幸而還有王泉大部分時間跟他保持方圓五米以內的距離、就算言語交流逐日減少、但是隻要還有人“陪伴”、就不那麼容易體會到什麼叫“地廣人稀”!

王泉已經是少有的那種能在寢室那種狹小的區間內呆得住的人、但是人家也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陪你端坐在那裏。

“去吃飯吧、茄隅!”

當王泉百無聊賴地第三十遍提起、茄隅都失去了回絕的勇氣。

“就當是陪陪他吧!”茄隅在心底告訴自己。

可是王泉手中的那張飯卡隱約中已經透出指隙,雖然預先已經明確了對這頓飯的定性、但是一旦跟食堂扯上了關係、再怎麼不挑剔也難以忍受這份委屈。

真的,上了大學才知道“倒胃口”也分“單複數”跟“比較級”,要麼就是學校有意鍛煉學生的意誌力、茄隅寧可身體力行、為世界糧食計劃署節約糧食的號召出一份力。

你想品嚐五分熟的澡湯蚊子麼?

哦,對了,這裏應該叫一個更好聽的名字——貴妃出浴!

本食堂年年辭舊迎新、熱情接待四方來賓。承諾所有食品擁有長達一星期的保質期、而且將不定時不定量地免費贈送您沙子、頭發跟蒼蠅。讓你每天都有新感覺、時時都有新驚喜!

吃壞肚子請自行與我們的常年合作夥伴——校醫務室聯係。

本著求是務實的科學精神,有必要跟大家鄭重承諾一句——蚊蟲發絲都是絕對的高蛋白食品、如有不良反應純屬個體差異!

看吧、人長了這麼大、吃飯反而淪為了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算了,你還是自己去……”

“好吧,”王泉乖乖地站起身、三兩下收拾好自己的東西,臨出門時、還丟下一句“你怎麼老不餓哩?!”

“你怎麼可能懂呢,我已經修煉成精!”茄隅自嘲地扇著自己,“好了、這下一個人了,餘下的時間我看你怎麼熬得過去!”

繼續做作業吧?——不,心情不爽的時候哪來的自覺性,這種耗費腦細胞的苦差事很需要周圍的同一環境。

那看書吧!——天啦,你以為還是在家裏!手邊除了宣傳手冊就是各種專業書籍,本來就不怎麼感興趣、豈不是存心要讓自己頭暈?!

真是鬱悶啦,南茄隅!

條條大道通北京,難道以他堂堂本科生的智商,就找不到一件可以做的事情?!

但是事實卻是,人往往會因為過於自信而對情勢作出錯誤的估計,而茄隅的問題就在於他以前沒有一個人生活過、沒有自顧自尋歡作樂的經曆。他總以為到了一個新環境、什麼事情都會順理成章地伸展開去,他沒有“自我中心意識”的考慮,總覺著還跟以前一樣、等著一部分人揮舞大旗,就跟著另一部分“投奔”而去、圍繞在他們周圍組成一個有意思的群體。

生活中有的人是天生的領導者,他們能把一群誌趣相和的人凝聚起來、自身也就成為一個“圈子”的中心;還有一些人沒有那麼積極主動的個性,他們內心也很火熱、隻不過需要更強的外界磁場的引誘才能激發出全部熱情。

茄隅就是一個始終沒有辦法太主動的人,但是日久生情、一旦跟人處得很熟了,他就會毫無保留地給予對方最大程度的善意。因此,命中注定茄隅不會有太多朋友,但是同時,他的每個“朋友”都會對他倍加珍惜、以至於會主動從各種細小的方麵去照料、去保護茄隅。

但是很明顯的、這種方式到了大學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大家的位置跟行蹤不再像中學時代那樣固定,也許很多人同窗四年、都隻是停留在勉強叫得出對方的姓名。當然、也別指望說大家一起群居、會慢慢的“日久生情”,其實、就跟放牧一樣、太陽升起、就撒丫子跑開了、接下來這一整天都不知道遊蕩在哪裏,偶爾在某個地點有了交叉的軌跡、哼都不哼一聲、轉身又不見了蹤影,往往直到黃昏時分、或者夜深人靜、才響應“集結”的號召、略帶倦容的回到“舍”裏,沒有更多的語言交流、頂多禮節性地道一聲誰都聽不清的“赫赫哈咦”。

因此有人說,大學都是不管他人死活的、因而什麼事情都必須仰仗自己。不管茄隅怎麼不願意、事實都已經擺在那裏,交朋友要靠主動出擊,如果一直保持被動的話、就活該自己忍受落寞和孤寂。

一個人到底幹什麼好呢?這好像真的是個問題。

這不,在王泉帶動的氣場的影響下、茄隅已經配合他做了一天的高數題,現在既以“離心”、空轉了一天的齒輪絕對不會在沒有外界動力源支撐的情況下繼續折磨自己脆弱的神經。

好了、是時候自己給自己找點樂趣。環顧四周、還是王泉桌上的一個乒乓球吸引了茄隅的注意。“總還算個‘玩具’吧!”茄隅說著便像個小孩子似的一把將它攥到手裏。

婆娑來、婆娑去,再如同藝術體操選手做了幾個高空拋接的練習,就這樣一會兒功夫、便已足夠蹭亮一片大好心情。

茄隅就是茄隅,讓他快樂的理由十分簡單、而且也遠比人們的想象來得輕易。

嘿嘿,有球有手有牆壁、似乎還可以模仿那項頗為時尚運動、“一對一單挑”地打壁球哩!

你瞧,就這樣他還照樣玩得很起勁。不說有點佩服他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此情此景、倒真有些戰事過後、孩子們在極其簡陋的環境裏、依然玩得自得其樂的那種神韻。

投球!反彈點地!手掌奮力迎前衝擊!

茄隅就是茄隅,居然是把棒球、網球、羽毛球的各種規則跟技法結合在同一種“運動”裏,時而“手腳並用”、時而“頭球中的”、嘴裏還振振有詞地為“雙方隊員”記分、儼然暢遊在一個專屬於他自己的世界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