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豐碑
天才,就其本質而說,隻不過是一種對事業、對工作過盛的熱愛而已。
高爾基回到祖國後,定居在離彼得堡不遠的一個名叫穆斯塔米亞基的芬蘭村莊裏。
早在喀普裏島時,他就與祖國的各地的年輕作家有書信來往,並親自處理來自俄國的向他請教的大量稿件,回國後他更是帶病進行這項繁重的工作,編輯出版了《無產階級作家文集》,為國家培養新人。
在這本文集的序言中,高爾基滿懷激情地說:“當曆史向全世界無產階級敘述你們在反動統治的八年當中所經曆和做到的事情的時候,工人世界將會對你們的生命力,你們蓬勃的朝氣,你們的英雄氣概感到驚愕不已。”
高爾基對青年作家是十分愛護和關懷的。十月革命前夕步入文壇的謝苗諾夫斯基、弗謝沒洛德·伊凡諾夫、馬雅可夫斯基等都受到高爾基的親切教誨。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是一場資產階級政府爭奪殖民地和銷售市場的非正義的、掠奪性的戰爭。高爾基創辦的《年代紀雜誌》,主張反對帝國主義戰爭。青年作家馬雅可夫斯基的“戰爭與世界”一詩,就是在這個雜誌的文藝欄裏第一次發表的。
對於少年兒童的成長,高爾基也一直是非常關心的。1916年前後,他打算請國內外著名作家為13歲到18歲的青少年寫一套名人傳記,由他主持的《帆》出版社出版。
他想請挪威航海家南森寫關於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傳》,英國的作家威爾斯寫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傳》,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德國作曲家、鋼琴家《貝多芬傳》,生物學家季米裏亞采天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傳》,他自己寫《加裏巴傳》。
為此,他親自寫信給威爾斯說:“我請您為兒童寫一本關於愛迪生,關於他的生平和著作的書。您會了解,這本書人們是多麼需要,因為它可以教人熱愛科學和勞動。”
與此同時,他還第一次寫信給羅曼·羅蘭,從此開始了他們長達二十餘年的深厚友誼。
羅曼·羅蘭的巨著《約翰·克裏斯朵夫》和《欣悅的靈魂》都從高爾基那裏獲益非淺。後來,羅曼·羅蘭曾這樣動情地回憶他們的友誼:
“我的根碰到了高爾基的根,兩個人的根在地下親熱地交錯在一起。這會兒,我們這兩個處在歐洲兩端的同誌的血都混在一起了。”
在這個時期,高爾基繼續寫他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並在1916年完成了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間》,並全文發表在《年代紀雜誌》雜誌上。
《在人間》描寫了少年的阿遼沙到“人間”謀生的不幸遭遇和艱難的成長過程,像《童年》一樣,作者在對醜惡和不幸的描寫中仍然放射著樂觀和理想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