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羊關三跌(2 / 2)

一位傳奇歌者為了紀念先輩的成就感慨雄關的偉岸作“陽關三疊”曲並流傳至今。

一條霧蒙蒙的蜿蜒小路沿著右邊的山體饒開拜將台饒開雄關邊沿直達雄關之上。蒙蒙的白霧似滿腔的愁怨在最晴朗的天氣裏依然如故無法消散。聽前輩高手傳言是凝固魔法混合五行幻陣之力所造成。

所有經過這裏的去往盤龍洞修行的種族都得依靠肉體的力量徒步上關。規矩由來已久,至於為什麼這樣,卻不得而之。

曲折回環的小路經過幾千年的踐踏依然荊棘橫生並高低起伏,稍有不慎就會跌倒當場或失足而落滾下山來,故“陽關三疊”被別人形象的打趣成“羊關三跌”,意寓上得牧羊關,必須至少跌倒三次。

在跌倒了5次,其中一次為施援一位滾落的獸族狼頭人,一次被滿地舞動的伴生藤纏繞住腳踝邁步無力跌倒,三次被幻陣之力迷惑而茫然前踏跌倒之後,舞陽終於上得雄關,隻是紛亂的頭發,氣喘籲籲大汗淋漓的模樣再也不見之前悠閑的神情。

稍事休息,抬眼四望,隻見雄關上2層由16根巨大回春木支撐的閣樓,自下向上逐漸收縮,宛若一座瞭望塔。

第二層和第三層的四麵均有呈放射狀分布的挑簷。每層各有四個微微翹向藍天的角,形成八個角,故該古閣樓被為“八角樓”。

整幢八角樓充滿東方的獨特韻味和古老風情,由回春木為骨架,未知火紅鱗片為遮簷構成。

樓內榫卯銜接,勾心鬥角,無釘無鉚。樓板由充足的回春木板蟬聯,欄杆置放勻稱,閣頂人字架,屋簷蓋火紅不知名鱗片。八角之上各掛一個烏黑瓦亮的巨大鈴鐺,隨風微微擺動,隻是卻詭異的沒有發出任何的聲音。

據說閣樓二層的正中間,有個時隱時現的金黃色五角星,但是真正見過的人卻寥寥無幾,至於說作用,那更是無從得知了。

站在雄關之上,遠望流雲山脈,一副壯麗的山河畫卷鋪展開來,“色如渥丹,燦若明霞”,鍾自然之靈秀,秀山川之雄奇,大自然的偏愛,在這裏體現的淋漓盡致。

流雲古道,似錦帶一般盤旋延伸在雲霧繚繞的崇山峻領之間若隱若現,最終消失在浮雲流彩的藍天之上。

帶著對雄關的仰慕,對流雲山水的讚歎,喘過氣來的舞陽下了雄關,開始向盤龍洞進發。

盤龍洞作為獨特的神聖存在,幾萬年來為各族的逐漸凝聚和團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流雲古道上三三兩兩結伴前行的各種族之間的和諧相處,就是最好的證明。而這,在數十萬年之前,是很難見到的場麵。

所有前往盤龍洞修煉的各族青年,在去往盤龍洞的路途上都選擇徒步而行,以磨練自己的意誌,強健自己的體魄,好使自己在今後的修煉中能更快的提升,更好的突破。

“天賦技能”作為正式踏進修煉領域的標誌,想要領悟獲得,有可能一個很小的誘因就可以做到,有可能很久都沒法領悟,更有甚者,窮極一生都沒法領悟。

而修煉,非一朝一夕之功就可登峰造極,無人於天下,因此,人人都非常的在意有益於修煉的點點滴滴。相對於那些天賦技能還沒領悟的各族青年,更是在趕往盤龍洞的路途上想盡辦法的磨礪自己。

舞陽,作為一個修煉路途上的菜鳥,還在修煉與不修煉之間徘徊,還在修什麼與不修什麼之間舉棋不定,因此,根本沒有這方麵的覺悟。

看著三三兩兩的人從自己的身邊擦身而過,深入流雲古道的舞陽,發現這不同斷塊形成的眾多雲霧繚繞的山穀,好似迷宮一樣,讓你看不見,猜不透那雲霧掩蓋之下到底有著怎樣的畫麵和怎樣的過去,以及未來。

舞陽就這樣一副悠閑的模樣走在這“迷宮”唯一的出口上一邊看山感歎,看水流連的晃晃悠悠的前行。

說起他唯一所會的“跑的快”,其實舞陽在遠程奔襲上跑的並不快,因為跑的快隻是在人流洶湧的食堂被舞陽運用的得心應手。

也許在近戰或是混合戰上“跑的快”會顯露出優勢,但在遠程奔襲或趕路上卻後力不足,不及人族武者基本步法“風水行”了。

“風水行”源於“風行水上”的自然流暢,不矯揉造作之意。和自然之意,氣機悠長,故在使用時後力充足,連綿不斷。因此一般1星“魚躍”之境武者5天的路程,硬是被悠哉悠哉的舞陽走上了半個月,才趕到了去往盤龍洞的修煉者聚集地——“飛霞牧場”。

_________

PS:想來想去,還是比較擅長慢熱型的,總體修改一下,穿插一些比較激情的情節進去,故事發展節奏不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