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巨明積極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教育,堅定了廣大職工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同時組織開展向先進學習,激發職工的勞動熱情。毛主席“向雷鋒同誌學習”發表後,趙巨明組織全所黨員、幹部掀起向雷鋒同誌學習的熱潮。人人爭做好事,人人爭當雷鋒式的好戰士。工廠還相繼開展了“學好八連”、學大慶、學王傑、學焦裕祿等活動,形成了到處都在向先進單位學習,向英雄模範學習,比學趕幫的新風尚,呈現出朝氣蓬勃的新局麵。

1965年春,中央決定4個研究所集體轉業,航空兵器設計研究所也在其中。這意味著有865名軍官、42名戰士脫掉軍裝,轉入地方工作。他們以後的經濟收入、待遇、升遷、夫妻團聚、老兵安置等都會帶來影響,這項工作難度大、涉及麵廣。趙巨明親自主持製訂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要求各黨支部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時,要講清道理,教育大家以大局為重。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大家的認識,使全所人員愉快地服從革命需要,自覺服從組織安排。

通過這些開創性的工作,調動了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最突出的表現是廣大科技人員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情空前提高,人人爭取時間,見縫插針,抓緊學習。夜晚,簡陋的辦公室燈火通明,人人潛心苦學;清晨、傍晚,甚至連排隊買飯,還有人在背英語單詞。當時的黑板報做了這樣的描述“萬籟人寂靜,燈下猶練兵,寒光照紗窗,猶有讀書聲”。正是這些環境的營造,培養了一批科技精英,為以後的出成果出人才打下了基礎。

“文化大革命”期間,趙巨明受到不應有的對待,吃盡了苦頭,黨委不能正常工作。但是由於他此前卓有成效的工作,組織了一支過硬的幹部隊伍,建立了一整套的規章製度,培養了一種求實、好學的作風。十年動亂中,科研工作雖然受到影響,但是隊伍沒有垮,基本製度沒有變,求實、好學的作風在堅持,這些都為“撥亂反正”以後研究所取得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工作需要,趙巨明於1973年調風洞指揮部工作。1983年10月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