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的飛機——殲教1和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台發動機——噴發1A首飛成功50周年之際,在徐舜壽同誌離開我們整整40周年的日子裏,在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傳承夢想、我國航空工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並以全新姿態衝擊更高目標的今天,編撰出版《中國飛機設計的一代宗師徐舜壽》一書,以紀念新中國飛機設計的一代宗師、著名的航空工業專家徐舜壽同誌的重要曆史貢獻,弘揚他的科研設計思想、道德風範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和特殊的現實意義。

徐舜壽同誌出生於浙江省吳興縣南潯鎮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徐一冰,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加入同盟會,從日本回國後,在上海創辦了我國第一所體育學校——中國體操學校。哥哥徐遲,著名作家,以詩人氣質寫報告文學,創作出很多優秀的作品,其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和《地質之光》體現了科學與文學交融,影響了幾代中國人。夫人宋蜀碧,在翻譯領域有所建樹,與徐遲合譯了《托爾斯泰傳》等名著。徐遲的報告文學讓中國人了解了哥德巴赫猜想,而徐舜壽則懷揣著航空報國的遠大誌向,奮力問鼎我國航空工業的“哥德巴赫猜想”。

徐舜壽同誌於20世紀40年代就從事航空事業。新中國成立伊始,就參與航空工業的組建工作。1956年8月,他主持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並擔任主任設計師,同時擔任殲教1噴氣飛機的總設計師,他嘔心瀝血,把整個身心投入到飛機設計事業中。1958年7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架飛機——殲教1順利飛上了藍天,開創了我國航空工業從仿製走向自行研製的先河。1961年,他組織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所——中國航空研究院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並擔任該所第一任技術副所長。1964年,參與組建了我國第一個大型飛機設計所——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並擔任該所技術副所長兼首任總設計師。他以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無限的熱愛和忠誠,滿腔熱情地投身於我國航空工業建設,他組織和親自設計的飛機有殲教1、初教6、殲8、轟6、運7等。徐舜壽的曆史地位和貢獻不僅在於他組織和參與了多個飛機設計、飛機機構創建和航空科研基礎設施的建設,培養了大批航空科技人員,編寫了大量著作;更重要的是他形成了一套比較係統的飛機設計思想,為後人樹立了高尚的為人風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徐舜壽同誌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為每一位熟知他的人深深敬佩。建國初期,在沒有專門的外國專家援助、沒有充足的經費、沒有飛機設計人才和專家奇缺的條件下,他帶領立誌為發展我國飛機設計事業的一代熱血青年,在異常簡陋的環境中,創辦飛機設計室。他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三個月就完成了殲教1的全部設計圖紙,兩年內研製出我國第一架全部使用國產材料、成品件(包括發動機)的噴氣教練機,速度驚人,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