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2 / 3)

2.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人法

在論辯的過程中,對方時常會提出尖銳的問題來攻擊你的論點,這就好像是戰場上向你方陣地忽扔過來的手榴彈。在本編的其它章節中,我們主要是告訴你如何躲開這手榴彈,或是怎樣扔一個更大的手榴彈給敵人,而你有沒有想過,我們也可以撿起敵人扔過來的手榴彈,在它爆炸前扔回去呢?

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裏正是有一門這樣的絕世武功一姑蘇慕容氏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不要妄自菲薄地認為,“絕世武功”就是“高深莫測”,先來看看下麵的這些故事:

例1

中國古時有個叫魏周輔的人,他把自己的詩送給著名的詩人陳亞看,希望得到讚賞後可以一舉成名,洛陽紙貴。

陳亞發現了魏周輔的詩中有抄襲前人的句子,於是作出了很嚴厲的批評。

魏周輔很不服氣,又送上了一首絕句來為自己辯解:

“無所用心叫‘飽食’,怎勝窗下作新調?文章大都相抄襲,我被人說是偷詩。”

陳亞按照他的詩的原韻,和了一首詩反駁說:

“以加賢人該加罪,不敢說你愛偷詩。可恨古人太狡猾,領先偷了你的詩。”

“古人偷竊後人詩”,陳亞故意依著魏周輔荒謬的邏輯,推出了這麼一個荒謬的結論,自然魏的邏輯也就不攻自破了。

讀過上麵的故事,不難看出“移花接木法”的關鍵在於“移”和“接”上。而運用這一方法,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首先得聽出對方話語的實質和目的。

其次,要分析對方攻擊自己的理由和根據,也就是要找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中的“彼之道”來。

最後,巧借對方的話或用過的攻擊方法反擊對方,打他個尷尬無奈,措手不及。

在這三個步驟中,最關鍵的是承上啟下的第二步,細心的讀者不妨讀完後麵的故事,一一分析出反擊者的“道”來:

例2

一個被指控酒後開車,並被判拘留一周的司機,在法官麵前申訴說:

“我隻是喝了些酒,並沒有像指控書中說的那樣喝醉了。”

法官聽後微微一笑,說:

“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沒有判處你監禁七天,而隻判拘留你一個星期。”

法官的解釋,既回避了司機的糾纏,又讓司機懂得對開車司機來說,“喝了些酒”開車與“喝醉了酒”開車的區別,就如“監禁七天”與“拘留一星期”的區別一樣,隻不過是說法

不同而已!

例3

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曾與反對蘇維埃政府的人進行論辯。

反對者屢占下風,不由勃然大怒,甚至開始了人身攻擊:

“馬雅可夫斯基,你維護蘇維埃,這和那些混蛋差多少?”

馬雅可夫斯基怒而不露,不慌不忙地走到反對者跟前說:

“我和混蛋隻有一步之差。”

例4

曾經有個叫丘浚的人去逛廟,廟裏的老和尚見他十分寒酸,就對他非常冷淡。這時恰好又有位地方官吏也來逛廟,老和尚見了,馬上滿臉堆笑熱情招待,恭敬備至,把丘浚撂在一旁不予理睬,丘浚十分不滿。等官吏走了之後,丘浚就問老和尚:“你為什麼對當官的這樣恭敬,對我卻冷若冰霜?”

“你不懂。”老和尚急忙辯解道:“按我們佛門的規矩。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才是恭敬”丘浚聽罷,哈哈大笑,猛然間操起一根大木棒,照老和尚的頭打去,老和尚,雙手抱頭哇哇直叫。眾人連忙攔住丘浚,老和尚問道:“你為何打人?”

丘浚一本正經地說:“既然你說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才是恭敬,那麼我打你就是不打你,不打你才是打你了!”

老和尚滿麵羞慚,無言以對,眾人也對他側目而視。

與此相似,古希臘也有這樣一個流傳很廣的關於謬論家歐布利德的故事。

例5

歐布利德有一次向鄰居借了一筆錢,約定一個月後歸還。期限到後,鄰居向他討錢,歐布利德為了占便宜,就故作驚訝地說:“我沒有借您的錢啊!”

鄰居說:“你忘了嗎?是上個月,向我借的。”

歐布利德耍賴說:“對,上個月我借了您的錢,不過,您應該知道,哲學家說,一切皆流,一切皆變。現在的我已經不是上月向您借錢的我了,您怎麼能叫現在的為過去的我還錢呢?”

鄰居很快跑回去拿來一條木棒,把歐布利德痛打了一頓。(這和丘浚的方式如出一轍,可道理卻不一樣)

“好。你打人啊!等著瞧吧,我要到法院控告你。”歐布利德氣急敗壞的說。

鄰居笑嘻嘻地說:“您去告誰啊?您剛才不是說一切皆流,一切皆變嗎?現在的我,已經不是剛才打您的我了。您要告,就告剛才打您的那個我吧!”

歐布利德摸摸身上的傷痕,無言以答。知道這一頓打算是白挨了!

從道理上說,歐布利德的謬論是片麵誇大了哲學上變化的絕對性,否認了相對靜止的存在。但鄰居知道,和這樣的無賴講道理意義不大,於是沿著他的謬論,給了歐布利德實際的教育。

歐布利德自食苦果之後仍不悔改,還想玩弄新的花招。

例6

有一天,快下雨了,大公吩咐他帶人把曬穀場上的穀堆搬回倉庫去。他陽奉陰違,穀子都淋濕了。大公責問他為何不把穀子收起來,歐布利德詭辯說:

“一粒穀該不是穀堆吧!再加一粒,也還不能成為穀堆,這樣每加一粒穀,每次都不能成為穀堆,因此根本就不存在穀堆,我又怎麼能把它運回倉庫裏呢?”

大公聽了隻微微一笑,沒有反駁,但心裏卻已有了懲罰他的計劃。

到了發工錢的那一天,隻有歐布利德一個人什麼都沒有發到,他於是跑去責問大公。大公早已料到他有此一問,不緊不慢地回答他說:“一個錢幣該不是你的工錢吧?再加一個,也還不是吧?這樣每加一個錢幣,而每個錢幣都不是你的工錢,因此你的工錢根本就不存在,叫我怎麼付給你呢?”

結果,歐布利德再次嚐到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痛苦。

二、拒絕時的具體操作

1.拒絕別人要有技巧

東方人對拒絕別人,要對人說“不!”似乎很不擅長。因此經常造成許多誤解,甚至引發糾紛。

例如,有些女性明明不喜歡來追求她的男士,但卻不很明確地拒絕人家,結果搞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還有,有些人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糊裏糊塗地當了借款的保證人,結果破財惹禍上身。

當然這種不願意讓對方受到刺激和傷害,不願看到對方悲哀的心情,或許可以說是東方人的善良。

因此,要保持這種善良的本性,維係人生的友情,而又要避免自己受到傷害,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即懂得拒絕別人的藝術。就是要具備幽默的說話術。

首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歐美人以幽默來表達拒絕意思的技巧。

例1

有位作家,拿著他的新作品去拜訪邱吉爾,堅持請邱吉爾一定要閱讀那作品。最後邱吉爾很嚴厲地拒絕說:“我隻看有趣或有益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