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報道篇(48)(1 / 2)

中組部部委委員兼組織局局長傅思和、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及中組部、中宣部、國資委等單位有關司局領導,在京的集團公司領導徐占斌、吳獻東、耿汝光、湯建國、李玉海,來自集團總部以及在京直屬單位和成員單位的500餘名黨員幹部齊聚一堂,聆聽吳大觀先進事跡報告會。報告會由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高建設主持。

中航工業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譚瑞鬆,中航工業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606所“太行”發動機總設計師張恩和,吳大觀的女兒吳曉雲以及新華社高級記者張嚴平等5位報告人從不同側麵,聲情並茂地講述了吳大觀一生愛黨愛國、無私奉獻、科學嚴謹、務實求真、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獻身航空、報國有成的感人事跡。

譚瑞鬆在題為《吳大觀:航空人的精神豐碑》的報告中,介紹了吳大觀投身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68年中,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無限熱愛,以及他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吳大觀一生相信黨、擁護黨、熱愛黨,對共產主義事業充滿信心,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始終對黨忠貞不渝,吳大觀把畢生的精力、才華和智慧,都投入到他鍾愛的航空發動機事業上,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走出了一條自主研製的希望之路。“吳大觀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麵旗幟,是40萬航空人的精神豐碑”。

劉大響在報告中回顧了他與吳大觀將近半個世紀的亦師亦友的交往,他滿懷深情地說:“他是我永遠的導師。”劉大響介紹了吳大觀甘為人梯、胸懷全局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風範。吳大觀一生關心和培養了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他把育才舉賢、培養人才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因為他知道,航空發動機事業的發展要靠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勇挑重擔,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傳。

張恩和在報告中,介紹了吳大觀用畢生心血為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所做出的不朽貢獻。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吳大觀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奠定了從人才到技術、從製度到規範、從管理到戰略的雄厚基礎,正是他的高瞻遠矚和忘我投入,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書寫了昨天,贏得了今天,奠定了明天”。

吳大觀的女兒吳曉雲用平實的語言,描述了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父親形象。“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頭兒”。一件穿了40年的發白的中山裝,一句“人生是施與不是索取”的人生信條,一顆對黨和祖國的赤子之心,一份在歲月中曆久彌深的夫妻情感……展現給聽眾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立體的、可親可近的吳大觀。

張嚴平以一個記者的細膩感知和唯美語言,為聽眾講述了吳大觀帶給她的震撼和感動:“僅僅半個月的采訪,百年人生,滄海桑田,我的心靈獲得了一次難以忘懷的洗禮與升華。”“在中國航空發動機艱難而悲壯的起飛線上,正是因為有了吳大觀和一代先驅們的力挺千鈞、勇往直前,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才能在穿越黑暗、迷霧和險灘之後,站到世界的平台”,而“共產黨和祖國,永遠是吳大觀心中頂天立地的精神支柱”。

一個半小時的報告會,一次次經久不息的掌聲,一雙雙充滿景仰的眼神,一行行奪眶而出的熱淚,通過報告人的講述,與會者再一次被吳大觀的精神深深打動。報告會後,航空工業老領導朱育理激動地說:“非常感人!我聽得熱淚盈眶,也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感謝報告團給我們帶來的精彩報告。”傅思和局長說:“聽了報告會,我們深受感動和教育,航空工業的發展,需要像大觀一樣的品質高尚的人,我們的社會需要像大觀一樣的品質高尚的人。”

由中組部、中宣部和國資委組織的吳大觀同誌先進事跡報告會於8月12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吳大觀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吳曉雲代表父親參加“雙百”人物座談會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