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科技精英——人定勝天,他們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5)(2 / 3)

輪椅上的霍金在霍金失聲之前,他隻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聲音隻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的人,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於一種翻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誌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而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

身殘語塞的霍金才思橫溢,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學習和研究。長期的磨練,使他獲得了超乎正常人的記憶力。每當他頭腦裏新的閃光的思想泉水般湧流時,盡管他不能像健康人那樣用筆寫下來,但他能憑記憶牢牢捕捉住它,然後用最精辟的話表達出來,甚至連最複雜艱深的數學推導,他都能記得一清二楚。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著名科學家羅伯特·馬薩爾看著他說出來的一黑板像樂譜似的數學推導公式,異常驚歎地說:“神奇的霍金真像大作曲家莫紮特創作一整部交響樂一樣,把整個宇宙都記在腦子裏了!”

霍金因疾病被困於輪椅上,寸步難行,然而他在有限的生命空間,以特有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馳騁於無限的思維世界,努力探尋宇宙間無窮無盡的課題,並且獲得驚人的研究成果。1988年,他出版了驚世之作《時間簡史》,這是一部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問題的優秀科普著作。在這本書中,霍金以未受過係統科學教育的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深入淺出地敘述了他關於“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的基本思想,解答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等等。這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傳統觀念。它的想象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展示了宇宙之奇,未來之變,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被譯成近40種語言,全球發行量高達2500萬冊,自出版以來一直雄踞暢銷書榜首,創造了暢銷書的一個世界紀錄。這本書還被藝術家看中,耗資350萬英鎊拍攝成同名電影,進入世界各地的影院。

2001年秋天,霍金又出版了《果殼裏的宇宙》。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科普著作,更受讀者歡迎和專家好評,獲得該年度世界最知名的科普圖書獎——安萬特科學圖書獎。與《時間簡史》相比,《果殼裏的宇宙》大量使用圖形來解釋宇宙學概念,給讀者一種直觀印象,書名源自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的台詞:“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仍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與其說是書名,倒不如說是霍金對自我生活的一種比喻性寫照,是他的人生誌氣和科研精神的宣言。

成名之後的霍金發表演講的情形尤其給人印象深刻,讓人感動。一張平平凡凡的輪椅,一個幹幹瘦瘦的中年殘疾人,坐在輪椅上的身體像個木乃伊,他的頭歪著,唇不動,身子也不動。

他演講的內容是預先錄音的,是他用三根能動的指頭艱難地在他的小電腦上選字母、拚單詞、造句子,然後再由電腦的“聲音合成器”播放出來,便成了他要講的話。可是,你知道嗎,為準備一個小時的講演錄音,他得花上十天以上的功夫才能準備好。

有人說霍金的身體因為疾病而變形,但他的頭腦卻充滿智慧,是天文物理、理論物理界最聰明的一個腦袋。他的成功,緣於他明確的目標,不懈的努力,頑強的意誌,驚人的記憶力,奔放馳騁的想象力。霍金作為成功的榜樣,永遠激勵著人們在順境和逆境中追尋偉大的事業和美好無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