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人與母親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另外一個女人——妻子。婆媳在人生的前幾十年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隻因為她們共同愛著的那個男人而成為了一家人,所以婆媳關係並不是婆婆和媳婦兩個人的事,而是經濟學中的“三角戀”關係。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家庭三角戀”關係是很複雜的關係。既然是三角戀,肯定有一個人不被喜歡,做媳婦的可能會覺得做婆婆的總對自己百般刁難,總是為了丈夫做一些忍氣吞聲的事,卻依然得不到婆婆的認可與喜歡;而做婆婆的總覺得自己養大的兒子就那樣白白地送給了另一個女人,不僅如此,這個女人還在慢慢剝奪兒子對自己的愛。其實,婆婆介意的不是另一個年輕女人搶走了兒子,她怕的是兒子“有了媳婦就忘了娘”。
兒子一旦結婚,就意味著做媽媽的將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情感寄托,這種巨大的喪失感恐怕誰都不願意接受,於是免不了展開一場和媳婦之間的爭奪戰。
婆婆、媳婦、兒子就這樣走進了“三角戀”的怪圈。
若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婆媳關係,其實婆媳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托詞,因為它聽上去是婆婆和媳婦的二元關係,卻忽視了本質——這是婆婆、媳婦和兒子的三角關係。並且,這個三角關係的核心是兒子,而不是婆婆或媳婦。
實際上,兒子才是核心,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他袖手旁觀,婆媳關係很難處理好。作為三角關係核心的兒子,是調解婆媳關係的最佳人選,假若他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就應當負起責任來,積極地調節母親和妻子的關係,而不是逃避。
俗話說得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兩個人都愛著同一個男人,婆婆和兒媳都應該把對方當做親人。應該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永遠將寬容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