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在一次接受電視台的采訪時說過:我不買房,我隻住酒店。我買酒店那麼舒服的房子可能要好幾千萬,我住酒店一輩子也用不著幾千萬。何況酒店是可以隨時換的,房子卻不能隨便換。同時,我還可以把這幾千萬用來投資別的。
隨著房地產市場形勢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租房還是買房,開始成為人們議論的兩大問題,到底租房還是買房的話題也由此展開。對社會中的每個人來說,租來的房子雖然不是自己的家,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它與買房比起來的確劃算得多。
據國內某知名金融公司公布的房地產抽樣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國內購房成本或月供已遠遠超過了租房的成本,從而得出結論,即“買房不如租房”。
先不去計算買房、租房到底哪個劃算,甚至將買房當做滿足居住需求的唯一手段。有人可能好不容易才買到一套房子,可每天卻要花兩個小時在上班的路上,還說買的房子特別值。殊不知其中的時間和路費也在購房成本之內。
買房子這件事會讓生活中的其他開支被盡可能地壓縮,生育的計劃被一再地擱置,所有的業餘愛好都變成了一種奢望,而且不敢再跳槽,不敢獨自去創業,甚至會由於害怕丟掉工作而不敢跟老板提出加薪。
為了能夠買到一套房子,除了要付出這些代價之外,還要麵對未來加息的風險、持有成本的提高和樓市本身存在的風險。
從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現狀來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買一套房子的。在一些發達國家,長時間租房住的人也非常多。在他們看來,病了有醫療保險,老了就住到養老院去,在可以享受美好生活時就去盡情地享受,沒有必要為了得到一套房子而累死累活。
雖然說居者有其屋,但並不是鼓勵人人都要去買房,因為買房和租房都是一種生活方式,買房是改善居住條件的途徑,租房也是一種途徑。